幼升小過程中,有一部分群體是需要統籌安排的,那么統籌安排的孩子到底能夠去哪些學校呢?有福州的孩子,如果不滿足幼升小片內生的條件,就要被統籌。或者隨遷子女沒有滿足條件,也是要進行統籌。首先伊頓教育小編先和家長們聊一聊什么是統籌安排?什么情況下孩子會被統籌?被統籌的話孩子會去到什么樣的學校?
什么是統籌入學?
適齡兒童不滿足片內生入學條件的,為統籌生,需統籌入學。待區內小學滿足了片內生入學需求后,區教育局根據各所小學的招生情況,將統籌生按照就近原則分配進仍有學位剩余的小學。
統籌的規則是什么?
統籌原則上是離實際居住地3公里范圍內的學校,如果3公里范圍內的學位都滿了,則片區內統籌。意思是說,若統籌生居住地附近的小學均已招滿學生,那么統籌生也有可能不按就近原則進行統籌。
統籌的學位是公辦小學學位。相對而言,被統籌到的小學都是相對于對口小學來說更為普通的小學。
孩子什么情況下會被統籌?
小編收集了一些有關統籌入學的熱門問題,家長們可以對照一下有沒有符合自己的情況。
QA&
爸爸和孩子的跟奶奶,房產證和實際居住地也是奶奶的名字。但小孩爸有另外一處房產。除了改變房產證,還有沒有其他辦法可以讀奶奶地段的小學?
A:基本上這種情況可以讀祖輩小學的可能性不大,如果實在想隨祖輩入讀地段小學,父母雙方需要提供無法證明,父母一方及適齡兒童將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的房屋(祖父母輩有房屋權證)作為日常生活居住地,且在同一地點的(如祖父母輩不在同一地點應提供直系親屬關系證明)。可以考慮將爸爸的房產處理掉,變成無房產隨祖輩。在片內但不符合片內生條件的,由所在縣(市)區教育局統籌安排入學。
孩子是外籍,想要在福州上學,但是不想去福州國際學校就讀,能申請暫住地的學校嗎?
A:外籍子女可到福州國際學校就讀,需要在暫住地附近小學就讀的,可向縣(市)區教育局提出申請,由縣(市)區教育局統籌安排入學。
聽說3月1日之后拿到居住證的要統籌安排,但是現在都要登記半年才能拿到居住證,是不是現在辦理已經來不及了?
A:這個是對于政策的誤讀,我們來看看政策原文:
隨遷子女就讀公辦小學需具備原籍簿和父母身份證、父母雙方轄區內居住證或房產證(不動產登記證)。隨遷子女父母如2月28日及以前暫住登記信息已錄入福建省治安管理信息系統并持有轄區內福建省暫住登記憑證,隨遷子女也可以申請就讀公辦小學。如果隨遷子女父母持有居住證但為2017年3月1日后(含3月1日)變更居住地到轄區內的,不符合電腦派位條件,由居住地所在區教育局統籌安排入學。
政策解讀
政策中提到的兩個時間點是:2月28日前進行登記并且登記信息錄入系統且持有暫住登記憑證(不是居住證)就可以申請就讀公辦小學,3月1日之后變更地址,是需要統籌安排,并沒有提到居住證的時間。
實際上,今年幼升小,只要家長們能在預報名前(預報名為6月15-30日)拿到居住證,即可符合電腦派位要求,需要注意的是,3月1日及以后不能在變更居住證地址,不然是要統籌安排的!(明年幼升小也可以參考這條政策。)
其他原因被統籌:
參加電腦派位未被錄取以及因故未參加電腦派位的隨遷子女,由縣(市)區教育局統籌安排到生源不足的公辦學校就讀。
臺、港、澳胞子女、華僑子女需要在暫住地附近小學就讀的,可向縣(市)區教育局提出申請,由縣(市)區教育局統籌安排入學。
原地安置且住宅被征收前符合片內生條件的,可在原居住地片內小學入學,也可由過渡地教育局統籌安排入學;
異地安置且已把安置地作為日常居住地但未遷移的,可由安置地所在區教育局統籌安排入學;
貨幣補償安置且尚未購房的,可由過渡地教育局統籌安排入學;
福州集體戶雖然是福州,如果沒有房產即“兩證(居民簿、房屋權證)統一。按照規定,可以由所在地的區教育局統籌安排入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