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高考進程的不斷推進,大家對于新高考的好奇開始集中在新高考后各科考查內容、試卷試題的編排和評分方案上!!!但是我們也清楚高考改革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考試內容也不會再一夕之間發生巨大的變化,但是新題型的出現也是會慢慢成為現實!
2018年高考卷或其他5套地方卷會不會“試水”新題型?目前不得而知。但是,我們還是有需要先來看看都有哪些科目或將出現讓人耳目一新的變化吧!本期我們來看一下新高考數學科目會有哪些變化吧!!!
數學
試卷結構變化
數學試卷包括單項選擇題、多項選擇題、邏輯推斷填空題、數學填空題、計算題、證明題、應用題、數據處理題、舉例題、開放題等22題,共150分。
開發5種新題型
1.多選題:選擇題的答案不,存在多個正確選項。
2.邏輯題:以日常生活的語言和情景考查推理、論證、比較、評價等邏輯思維能力。
3.數據分析題:給出一些材料背景,以及相關數據,要求考生讀懂材料,獲取信息,根據材料給出的情境、原理以及猜測等,自主分析數據,得出結論,并解決問題。
4.舉例題:要求考生通過給出已知結論、性質和定理等條件,從題干中獲取信息,整理信息,寫出符合題干的結論或具體實例。
5.開放題:問答題開放設問,答案并不,要求考生能綜合運用所學知識,進行探究,分析問題并較終解決問題。
高考數學命題內容變化
1.改革后的《考試大綱》中不再設置選考內容,內容為考試內容。將現行《考試大綱》選考內容中的“不等式選講”列為考試內容,其他兩部分內容“幾何證明選講”和“坐標系與參數方程”不再列為考試內容。
2.數學考試內容根據本科院校的招生要求和不分文理科的考試要求,在現行理科內容的基礎上,刪除數學歸納法、定積分、微積分基本定理等內容。(這部分內容知識是學生進入高校后需要重點學習的,在中學教學中所占比重不大,刪除這部分內容知識,不影響中學數學知識體系的完整性,有利于減輕中學學生負擔。)
3.文理不分科后的數學試卷,與現行文科數學相比,增加空間向量、計數原理和隨機變量等內容。
空間向量是用代數方法解決空間幾何問題的重要方法,增加這部分內容知識有利于學生數形結合思想的養成,有利于降低解題難度、增強解題效率。
計數原理和隨機變量的分布是統計與概率的重要內容。
統計與概率是研究現實社會中必然與或然現象的重要知識,是進入高校學習社會學、經濟學等所需要掌握的基礎知識,增加這部分內容有利于學生隨機思想的形成,有利于學生進入高校后學習相關。
高考數學命題目標變化
數學科將原來考試大綱中的5種能力、2種意識進行整合,形成新的能力結構,即邏輯思維能力、運算求解能力、空間想象能力、數據處理能力和創新與應用意識。數學科應加強考查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學習和實際生活問題的能力。
高考數學命題方式變化
1.在學科知識網絡的交匯點和跨學科知識的綜合點設計試題,突出考查學生進入高校學習所收藏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素養,注重學科知識內在的聯系和多學科的融合,多角度、多層次考查學生的綜合素質和應用能力。#p#副標題#e#
2.創新試題設計,通過提供數據、圖形、表格等多種形式的材料,設計條件或結論開放、解題方法多樣、答案不的試題,增強試題的開放性和探究性,引導學生打破常規進行思考,作出獨立的判斷,創造性地提出解決方案。
3.增加應用型試題,緊密聯系社會生產實踐、生活實際與科學研究,使用真實數據、現實事件設計試題,使試題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與濃厚的生活氣息。將學科的基本思想與方法、原理融合于試題之中,引導學生利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
此外,新高考還以數學科考試為沖刺,針對試卷中不同的題型,研究確定了不同的評價細則制定方法。
(1)考查運算求解能力的試題更適合采用等級描述型評價法來制定評價細則。可以分為4個等級:①能根據法則、公式進行運算;②能對數據進行估值或近似計算;③能尋找、設計合理簡捷的運算途徑;④能準確得出結果。
(2)考查邏輯思維能力的試題重點考查思維的深刻性、敏捷性、靈活性、獨創性和批判性。這類試題評價細則采用基本要素分析型評價法制定。
(3)考查數據處理能力是實施課程標準后新增加的能力要求,對其進行考查的試題主要依托于統計與概率知識。對于這類試題,在制定評價細則時可以采用多重計分評價法。
(4)考查創新應用意識的試題既對考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提出了要求,又注重考查考生在解答過程中反映出的思維品質,因此采用SOLO分類評價法來制定評價細則。
值得注意的是,在制定試題評價細則時,并不是一道試題只能使用一種評價細則,而是可以根據試題設計的不同,使用兩種甚至多種評價細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