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備考作文的過程中一定要多方位多角度的復習,不僅僅局限在常考的作文主題里,熱點事件、新聞時事里的分析出來的作文主題也有很大概率會出現在試卷上,下面就是伊頓教育網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與“塞罕壩精神”有關的高考作文素材,有標題、語句和時評文章,供參考學習!
熱點事件:
塞罕壩位于首都北京向北400多公里處,河北省最北端。從“黃沙遮天日,飛鳥無棲樹”的茫茫荒原到百萬畝人工林海,幾代塞罕壩人用半個多世紀的接力傳承,以青春、汗水甚至血肉之軀,筑起為京津阻沙涵水的“綠色長城”
塞罕壩精神:
忠于使命、艱苦奮斗、科學求實、綠色發展
筋骨句:
1弘揚塞罕壩精神,要牢記使命,挑起責任擔當。
2弘揚塞罕壩精神,要艱苦創業,堅持久久為功。
3弘揚塞罕壩精神,要綠色發展,建設美麗中國。
4“綠進沙退”的巨變,源自堅持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
5“綠進沙退”的巨變,源自嚴格的制度和嚴密的法治。
6“綠進沙退”的巨變,源自廣大干部群眾接續奮斗、持之以恒。
高分名言:
1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
2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3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
4坐山養山,才能靠山吃山;蓄水養水,才有源頭活水。
5生態質量就是生活質量,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環境。
高分題目:
《生態美起來,百姓富起來》
《建設美麗家園是人類的共同夢想》
《綠色奇跡 精神傳承》
《弘揚塞罕壩精神 譜寫美麗中國的“綠色傳奇”》
《以綠色傳奇詮釋美麗中國》
滿分時評:
賡續奮斗,塞罕壩精神照亮時代新征程
建設美麗中國是一代代人賡續奮斗的成果,在這個偉大過程之中,始終離不開精神的力量。習近平總書記8月23日下午來到塞罕壩機械林場尚海紀念林。紀念林位于原馬蹄坑造林會戰區,是塞罕壩精神發源地、百萬畝林海起源地。
習近平同林場職工代表親切交流,他強調,你們做的事非常有示范意義,對全國生態文明建設具有激勵作用和深遠影響。塞罕壩精神是中國共產黨精神譜系的組成部分。全黨全國人民要發揚這種精神,把綠色經濟和生態文明發展好。
“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生態文明建設既要看樹木,也要見森林。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把推動形成綠色發展融入到經濟社會發展的全過程之中,構筑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總體布局的“綠色譜系”。此次在河北考察調研期間,習近平總書記高度評價了牢記使命、艱苦創業、綠色發展的塞罕壩精神,向全黨全社會發出了“在新征程上再建功立業”的偉大號召,鼓舞和激勵全黨全國人民為推進綠色發展、建設生態文明而不懈奮斗。
生態文明建設是一場關乎產業結構和生產方式調整的經濟變革,也是一次精神理念和價值觀念的“綠色革命”。今天的塞罕壩,被稱為“河的源頭、云的故鄉、花的世界、林的海洋、鳥的天堂”,但在半個多世紀前,這里卻是“黃沙遮天日,飛鳥無棲樹”。1962年,為了阻隔黃沙對北京的侵襲,林業部建立了塞罕壩機械林場。369名平均年齡不到24歲的創業者,從全國18個省份集結上壩,開始了艱苦卓絕的高寒沙地造林,最終讓綠色成為這塊土地上的底色。“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相比于時代的宏偉落筆,普通人的書寫,更具有直抵人心的力量。一代代塞罕壩建設者這一路走來的風雨與凱歌并存、磨礪與精神同在,不啻是給現在以啟迪、為未來以昭示。
發展的成果惠及人民,拼搏的動能源自人民,精神的力量激勵人民。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林貢獻國。這么大范圍地持續不斷建設人工林,只有在我國社會主義制度下才能做到。在塞罕壩林場的篳路藍縷之中,就有這樣的時代映射。在2017年12月舉行的第三屆聯合國環境大會上,塞罕壩機械林場被授予聯合國環境榮譽最高獎項——“地球衛士獎”。2021年2月25日,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習近平為全國脫貧攻堅楷模榮譽稱號獲得者河北省塞罕壩機械林場頒獎。當塞罕壩林場的“人”與“事”走進大家的視線里,能夠讓無數的人們近距離觀察到這塊綠色原野上的深刻變化,從而在內心深處產生一種奮斗拼搏的由衷情懷,生出一種迎難而上的行動自覺。這一份精神上的鼓舞,正是“在新征程上再建功立業”的動力源泉。
豈曰無碑,萬木為證;豈曰無聲,綠洲即名。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塞罕壩要更加深刻地理解生態文明理念,再接再厲,二次創業,在新征程上再建功立業。當“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的生動局面已在林海的縱深之處一一展現,我們還要賡續奮斗,繼承塞罕壩精神,照亮時代新征程。夢想不會自動實現,奔跑才能到達遠方,而奮斗者的精神是推動后來人不斷向前的力量。以“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為指引,我們定能在這條綠色大道上走向更遠方。
可以從這些作文題目、作文寫作角度、遣詞造句的亮點上來學習,這對高考作文備考都是有好處的,高中生們都可以好好看看!需要找高中輔導班或者高考補習班的學生們,及時撥打電話400-029-6659咨詢伊頓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