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分數論是應試教育一直長期存在的現象,它是有好有壞的,不過之所以唯分數論一直存在,就是因為其好處是大過于壞處的,也就是那句“考考考,老師的法寶;分分分,學生的命根。”的解釋,這也體現了考試和分數在教學學習過程中的重要性,而且考試是對教師的教學成果和學生的學習效果較直接的檢驗,能幫助老師及時改進自己的教學方式方法,也有助于學生查漏補缺不斷進步,下面就是小編整理的關于唯分數論的理解和看法,大家可以看看!
對學生和教師的評價一般分為定量評價、定性評價和定量評價與定性評價相結合的三種評價方式。
一、定量評價:單純分數評價的方式
考,對于教師來說是考察學生學習結果較直觀的手段;分,對于學生來說是衡量位次的較明顯的結果。考分,既能衡量出教師的教學效果,也能衡量出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程度。通過考分,教師能針對性地制定查缺補漏的對策,使學生更加牢固的掌握知識,有效增強學習成績,增強教學質量,可謂是一箭雙雕。
目前,我們對班級語數英三個科目的評價就是以平均分+及格率+率的方式進行的。這種單維度的評價方式能直接看出一個班級在平行班級的位次。
這種單純的分數評價,是目前較直接、較有效的評價方式。以考定教,以考促教,也是中考和高考評價學生學業水平的主要方式。
這是一種較常用的傳統評價方式。
二、定性評價:用評語評價的方式
定性評價就是根據日常表現,工作業績、學習成績等用文字表達的方式進行評價。一般用于學生思想品德、教師職業道德、教師評優政審、學生家庭報告書、學生素質教育手冊、學生實習鑒定總結、作文、各種報表、教師年度考核中單位的考核意見的評價。
定性評價受評價者主觀因素的影響,因為評價者對被評價者是用文字表達的,可以敘述的詳細,也可以簡短描述,敘述的詳細得出評價的效果就更明顯,敘述的簡短得出的評價效果相對較差。因此,評價者對被評價者的定性評價描述要公正客觀,敘述要,真實的反映出被評價者的各個方面。
三、定量評價與定性評價相結合:分數+評語的評價方式或者是等級+評語的方式
隨著新課程的鋪開,各種新理念層出不窮,也帶來了評價方式的改變。廣大教師不斷轉變教學觀念,把新課標的評價理念逐步用于教學實踐中。定量評價與定性評價結合的方式應運而生。
這種方式一般用于學生作業、作文、單元檢測等過程性的評價。
這種評價方式,體現了評價的人文性,評價不再是枯燥的數字,不再是冷冰冰的數字。評價變得有溫度,有人文關懷,有激勵性的語言,孩子們從評價中體會出成就感和愉悅感。
無論傳統的評價方式還是現代的評價方式,不同評價方式各有優缺點,各有利弊,評價只要評出效果,評出積極性,有利于學生的學業增強,有利于教師改進工作,就是好的評價方式。
唯分數論的評價模式雖說有缺點,但是我們也不能忽視它的優點,而且如今教育越來越重視綜合發展,評價模式也就不僅僅是考試和分數這一種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