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一年級,孩子還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這一時期就需要家長多關注孩子,花時間幫助孩子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這里我們為各位家長提供一些思路,希望能夠有效的幫助到大家!
首先,要培養孩子自己整理學習用品的習慣。比如寫作業前的學習用品準備;寫完作業后學習用品的整理;第二天上課所需的學習用品等。
其次,要培養孩子認真寫作業的習慣。在家里要給孩子布置一個安靜、舒適的固定的地方讓孩子寫作業。要在復習的基礎上,認真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 。作業是對當天所學知識的復習和鞏固,只有認真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才能掌握當天所學的新知識。
一年級的孩子年齡比較小,專注力集中的時間大約只有15--20分鐘,因此,家長可根據孩子的作業量,把作業分成幾部分,讓孩子做完一個作業后休息一下再繼續做,并堅持執行,做完一個作業才能玩。這樣孩子才不會因為一直寫作業太疲勞或坐不住,勞逸結合。也可根據實際情況制定一些獎勵措施激勵孩子的積極性。一年級的孩子學習習慣還未養成,家長可適當陪伴輔導孩子寫作業。
第三,要培養孩子養成預習的習慣。預習的時間一般是在孩子寫完當天作業后進行,一年級的孩子課程內容相對簡單,孩子如果有不懂的地方,家長也可以給予輔導。養成預習的習慣,能讓孩子在上課時對于要學的知識心中有數,并能緊跟老師的思路,增強聽課效率。對于老師的啟發提問能迅速反映,也能抓住并記錄重點,從而增強學習的效果。
第四、上課認真聽講,不懂的問題要大膽提問,向老師請教。只有認真聽講了,把知識真正聽進去,回來寫作業才會不吃力。
第五、養成愛閱讀的習慣。前蘇聯教育蘇霍姆林斯基說過:“30年的經驗使我深信,學生的智力發展水平取決于良好的閱讀。”對于孩子來說,讀書能夠讓他們變得更聰明,思維能力更強。書籍不僅教給他知識,帶他認識世界,還對他的語言能力、思維能力、理解能力、性格發展都有正面影響。良好的讀書習慣,將使他終身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