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家長在給孩子輔導作業的時候都會暴跳如雷,氣的是兩耳冒煙,孩子平時不管怎樣都是好的,一到了寫作業的時候就氣不打一處來。小編的鄰居家有個上小學的孩子一到周末就能聽到家長打罵孩子的聲音,剛開始不知道什么原因還以為兩口子吵架呢,后來才知道是因為孩子寫作業的事情。我們都知道孩子小學的時候這種現象較為普遍,也知道在孩子上小學的時候是培養孩子養成良好習慣的較佳時期,那么家長改如何規避這種現象,如何培養孩子專心寫作業的習慣呢?
1、利用"鼓勵法"來糾正。這個方法以舉一個例子來說明。如首先了解一下孩子的作業量,心里估計一個完成的時間,然后征詢孩子,如"語文40分鐘能做完嗎?數學30分鐘能做完嗎?如果在規定時間做完,給你貼上一個小星星,當達到5顆小星星的時候,爸爸會獎勵一個你喜歡的東西或帶你到xxx地方去玩。"通常情況下,孩子會樂意接受的。
2、利用"中途安撫法"來糾正。這個方法還是以舉一個例子來說明。如,當發現孩子做作業打野、拖拉,家長感到需要制止時,可以走到孩子身邊,用手邊撫摸他的頭,邊說:"是不是遇到了難題,做不下去了,要不要媽媽幫你一下?"這樣首先把孩子的注意力拉回到學習上。通常情況下,孩子會說沒有難題會做,這時大人要表現出一種平靜的神情:"你很聰明,馬上會做完的,媽媽等著你好嗎?"這種方法,實際上首先是中止了孩子打野、拖拉的行為,然后使孩子明白:大人在關注他,希望他快一點完成作業。
3、利用"直接要求法"來糾正。如果上述兩種方法都不管用,那么我想只能用"直接要求法"來糾正。這種方法就是,事先了解一下孩子的作業量,然后直接提出完成的時間,如今天的語文作業不算多,用20分鐘完全可以做完,數學稍為多一點,用35分鐘做完。如果在規定時間沒完成,到了時間,爸爸便會收起你的作業,裝在書包里,不能在家繼續做了。老師發現你的作業沒做完,會處罰你的,由此而產生的責任完全由你自己承擔。當然,你覺得時間不夠,現在可以提出來,我們再商定完成時間。"那么,大人說到就要做到,當然,在執行這一規定時,情緒要平靜,不能發火。要讓孩子明白:大人說話是算數的,不是鬧著玩的。這種方法是不得己而為之,帶有強迫性,要事先與老師取得聯系,請老師作好配合,以免老師認為家長不檢查作業,把教育孩子的責任都推給了老師。
通過伊頓教育老師整理的以上三種方法,家長們有沒有豁然開朗的感覺啊?就這樣操作,堅持下來,不但可以培養孩子寫作業的好習慣,還可以培養孩子成為勇于承擔責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