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孩子上課能聽懂做作業就不會?上課能聽懂,說明聽力和理解能力沒有問題,但是寫作業時不會,則說明沒有掌握解題思維和解題方法。當然,問題絕不是這么簡單,下面我詳細講一講。
第一,理科的知識點能聽懂,未見得真正理解。老師在課堂上講知識點時,是從概念、定義、公式、定理等基礎講起,這些東西只要認真聽,基本上都能聽懂,但是每一個知識點又不是獨立的存在,如果系列知識鏈皆不能熟練掌握,很可能就會出現知識斷點現象,盡管能聽懂,但是理解的不夠透徹,并且不能拓展理解與應用,必然會讓思考受限。
第二,文科的知識點能聽懂,解題時需要融會貫通。很多同學在學習文科時,極容易死記硬背,認為背的越熟練越好,但一做題發現根本不是那么回去,需要變為自己的理解才能根據題意要求答出要點。而這需要利用抽象思維融合知識點,達到融會貫通之目的。所以說,文科知識的學習,往往靠課外的總結和提煉,而后靠理解和實踐應用練習。
第三,答題需要練習解題思維,否則拿到題會不知道如何下筆。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從小學階段開始就特別不重視解題思維的訓練,老師和家長都不重視培養。解題思維不管對哪一科來說,都要分讀題意、大腦思考、形成答題思路、下筆書寫、出結果后檢查這幾部分。每一部分都要有針對性訓練,否則,孩子會在一個環節處偷懶,尤其是讀題意、思考和形成答題思路部分,大腦中沒有條理化的信息,哪能下得了筆啊。
第四,訓練孩子掌握模塊化題解方法,這是下筆答題的根本。模塊主要有兩部分,一部分是題意模塊,又分已知模塊(條件)和未求解模塊(條件)。另一部分是解題模塊,主要針對題意模塊對應寫出答題分模塊,較后匯總解出待求解模塊。模塊概念本身不復雜,只要家長給孩子做方框標示出來,就像做填空題一樣,孩子的思維就能清晰了。不管是語文的抽象思維模塊,還是數學的邏輯思維模塊,都需要家長或老師幫助孩子們建模和反復演示與練習,直到孩子們熟練掌握為原則。
以上幾點,如果家長能認真反思,和孩子做交流探討,你就能知道孩子為什么下不了筆的原因。如果孩子知道問題在哪了,家長不妨幫孩子做沖刺性練習就可以了。如果你能力有限,輔導不了孩子,不妨請他人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