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開始上學了,怎么讓他慢慢從玩到學習過渡?這是不少家長都很疑惑的一個問題,進入學校,主要的任務就會變成學習,但是小孩子的心理并沒有產生對學習的一種認同感,那么,要怎樣幫助孩子過渡呢?
從問題看,家長的焦慮心理初露端倪。讓孩子平穩過渡,首先家長要放下焦躁和不安。正是因為家長的焦慮,才會總是想著如何替孩子考慮問題,擔心孩子貪玩,擔心孩子學習,擔心孩子安全,擔心孩子淋雨,擔心孩子吃飽穿暖,甚至孩子打個噴嚏都會緊張——事無巨細的打理真可謂無微不至,可是,這樣做真得好嗎?
孩子隨著年齡的增長,必然要經歷一些小小的失敗和挫折,也必然會體驗到成功的歡樂。為什么大人要剝奪孩子的成長體驗。本身孩子在遇到危險時,會自然產生一些應急體驗,并用自己的方式來規避風險。可是現在,作為父母,卻不愿意給孩子這樣的機會,早早就考慮到了,提前就把這些負面的信息給孩子屏蔽了。
這樣,孩子在父母的精心呵護下,個子雖然長高了,可是面色蒼白,四肢無力。大風不曾吹過,大雨不曾淋過,太陽也不曾曬過,這樣的孩子即使吃再多的鈣片,補充再多的維生素也是一個面色蒼白的玻璃人,有著一顆易碎的玻璃心。
因此,作為父母不必太焦慮。孩子在幼兒園的時候,老師都會引導孩子養成一些好的習慣,比如,按時睡覺,排隊上廁所,互相分享,互相幫助,互相學習等等。
現在孩子到了入學年齡,父母可以幫助孩子堅持這些好習慣,按時作息,讓孩子明白生活中凡事都要有的規則。那么這些運用到學習上,其實是想通的,這里強調一個堅持,這很重要。另外,父母不用刻意要求孩子,那樣,只會剝奪孩子的成長機會,圈禁孩子的思想,影響孩子的自然發展。
較后,父母不用焦慮,讓孩子自己接受風雨雷電的洗禮,接受陽光雨露的滋潤,讓他自由呼吸,自由成長,這是屬于孩子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