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大學生在大學畢業之后,都忙于找工作,忽視了檔案問題。結果造成在后期的生活中需要檔案才能辦理的時候卻發現檔案不知去向!!!那么,大學畢業后檔案在哪?檔案放在人才市場嗎?檔案會在哪個人才市場?
個人檔案屬于機密文件,檔案的轉遞是有規定程序的,大學畢業生在離開學校之前較好弄清楚個人檔案在什么時間被轉到哪個地方去了。在現階段,接收大學生檔案的有各地人才交流中心、大中專畢業生就業指導中心、教育局(或高教辦)、與畢業生簽訂三方協議且具有檔案管理權的工作單位、以及畢業高校等,比較亂。而且檔案在以后工作中的轉進轉出也有規定的程序,不是想轉或需要轉就可以轉的,比較麻煩,較好畢業時安排到位。
大學畢業生的檔案通常有三個去向:
1、畢業后就找到了具有檔案保管權的單位,檔案轉到工作單位。
這是通常認為較正規的檔案流向,但據統計,這種情況大約只占到畢業生檔案的10%左右的比例。
2、畢業后沒有找到接受單位,檔案留在學校。
根據相關政策,規定畢業生畢業后暫時找不到就業單位的,其檔案可免費由學校保存兩年,許多大學生以為,既然學校免費保存,就無須再到人才交流機構托管了,這是一種省錢的檔案存放方式,其實不是的。
這種誤解是沒有搞清“檔案”與“人事檔案”的區別。在學校保存的只是你的“檔案”,不是真正發揮作用“人事檔案”,如業績考核、職稱評定等相關事宜都是由檔案轉換成人事檔案后才能進行的。學校保存的檔案只是“存放”,起不到作用,甚至無法繳納社會保險,將來也無法計算成為工齡,從而影響養老金的數額計算,在某種意義上說,也是得不償失。現在的情況一般是畢業后校方會直接打回原籍,待落實工作單位后,根據需要再轉到工作單位或單位所在地人才市場。
3、把檔案放在人才市場。
首先需要確定在畢業時是否已簽過三方協議,這是學生、學校和工作單位共同簽的一個協議書,簽了的話,報到證備注欄就不是空白,此時檔案會在這個單位所在地的人才市場,沒簽的話,報到證備注欄為空,默認打回原籍:要么省級大中專就業指導中心、人才市場,要么市級人才市場(師范類畢業生打到教育局或高教辦。注:我市2015年起的教育部門接受的畢業生檔案已統一移交到我中心歸口管理),要么縣級人才中心。由畢業生自己決定把檔案轉到哪保管。
如果大學生在畢業時,沒有安排好檔案的事情,幾年過去,個人檔案不知去向,在查找時,可根據上面的檔案去向,查找相關管理部門下屬檔案室的電話,告訴接待人員畢業學校和畢業年份通常可查詢。另外,與參加工作前較后一個學校的相關部門,原所在地的人才中心或畢業生就業指導中心,第一家用人單位等,這些地方通常與個人檔案的去向有關系,向他們問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