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說家庭教育對于一個孩子的成長和學習都很重要,對孩子的學習情況不關心的家長是不負責任的,也有些天天陪著孩子學習的家長很苦惱,他們陪著孩子學習為什么學習成績反倒在退步呢?孩子學習成績有退步,家長首先要找到原因再去解決,是孩子的學習方法有問題,還是其他什么原因,家長也可以反思一下自己在陪伴著孩子學習的時候,是真的負責任的嗎?是對孩子的學習有幫助的嗎?伊頓教育網小編為大家整理了關于家長陪孩子學習的注意事項。
第一,家長在陪伴孩子的時候沒有耐心
不寫作業父慈母孝,一寫作業雞飛狗跳,家長除了每天工作以外,還要陪伴孩子學習,繁重的工作壓力,讓自己的內心很難平靜,但是當孩子寫作業出現錯誤的時候,又無法阻止內心中的洪荒之力,表現出極大的不耐煩,開始對孩子說三道四,根本無法抑制住內心的波瀾,看到孩子寫錯作業,就會大發雷霆,根本沒有耐心,這樣的陪伴對孩子來說其實是一種壓力,對家長來說也是一種痛苦。
第二,孩子在父母的過度陪伴下,心理壓力過大
孩子放學回家學習的時候,父母無時無刻不陪在身邊,雖然能夠讓他們在寫作業的時候高度集中注意力,但是這也讓他們在寫作業的過程當中,一邊集中精力寫作業,一邊又警惕父母的嘮叨,責備,其實更多的是害怕父母因為自己做錯而對他們的責備。這樣就導致他們,心理壓力過大,沒有真正的心思去認真學習,從而使他們對知識點的掌握不牢,在考試中考的理不理想。
第三,孩子基礎薄弱,父母幫孩子解決問題的時候孩子聽不懂
孩子本身知識掌握不牢固,基礎比較薄弱,對知識點的理解有所欠缺,雖然家長陪伴孩子學習對一些題目進行講解,但是孩子聽起來是云里霧里,無法真正的去理解知識點所講的內容,迫于家長的壓力,聽不懂也去裝懂,薄弱點的積壓,造成了孩子在考試過程當中成績不理想。
第四,長期陪伴孩子學習,容易養成孩子思維懶惰心理
當孩子遇到疑難問題的時候就會請教家長,如果家長不讓孩子自己獨立思考而直接進行講解的話,慢慢的孩子就會形成思維懶惰心理,遇到難題就問家長,家長講解完直接把答案寫上就行了,這也就造成了在考試過程當中,當遇到疑難問題的時候,自己無從下手,甚至是根本讀不懂題目,這樣的結果只能導致學習成績一塌糊涂。
孩子成績的增強和退步都是有很多原因造成的,不是說成績不好家長多關心成績多陪孩子學習,就會有進步,要看孩子的學習方法和學習主動性,還有更多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