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故鄉,每個人都有著不同的感受,但總歸思念都是一樣的!在唐代詩人賀知章的詩中一句“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就體現了作者對于家鄉的思念!本文就和伊頓教育一對一輔導小編詳細的學習一下這首詩吧,看看全詩的內容是什么!
一、原詩及其大意
《回鄉偶書》 唐 賀知章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其大意是:在很小的時候我就離開了家鄉,直到衰老了才回到了我日思夜想的老家。雖然我的家鄉話沒有改變,但我的兩鬢卻已是斑斑白發,并且掉了不少。快到老家了,但是家鄉的兒童并不認識我,笑著問我:客人啊,你是從來哪兒過來的,又要到哪里去呢?
二、賀知章其人及文學成就
賀知章(約659年- 約744年),越州永興(今)人。家境較好,年少就聰慧,36歲的時候中了考生,這是歷有記載的第一個考生。他仕途順利,較后官至禮部侍郎、秘書監、太子賓客等職。一直到86歲才退休回老家休養,不來久就去逝了。
他為人曠達,不拘不節,素有清談風流之譽,自號“四明狂客”。他是盛唐前期的詩人和書法家,詩以絕句見長,特別是他的寫景和抒懷之作清新瀟灑、風格獨特。與包融、張旭、張若虛并稱"吳中四士"。他與李白等當時的詩人都往來甚密,經常在一起飲酒做詩。他的作品基本上沒有流傳下來,現存僅19首詩。其代表作是《詠柳》和《回鄉偶書》,此兩詩膾炙人口,千古傳誦。
三、寫作背景
公元744年,賀知章因為年老向皇帝申請退休,獲批。他興奮回到了心思暮想的家鄉,從他離開家鄉再到回到家鄉已經過去好幾十年了,他回老家的時候已是86歲高齡的老人了。離家越久,思鄉越切;年紀越大,情懷越真。這首詩就是他回到故鄉時寫的,他一共寫了兩首,這是第二首。
四、具體賞析
“少小離家老大回”句。我很小的時候就離開了家鄉啊,直到年紀很大了才又回到故鄉。我離開的時候年紀還是那么幼小,你看現在我都86歲了,你說我能不激動嗎?我兒時的玩伴還健在嗎?那山山水水還是原來的樣子嗎?越是年老、越是離家久我越是思念故鄉啊。這句話簡單平實,近乎白話,通過對比,就把濃濃的思鄉之情表達得淋漓盡致,也清晰地表達了離家的時間跨度。
“鄉音無改鬢毛衰”句。雖然我離開家鄉已經很久了,雖然我已經很久沒有說過家鄉話了,但是我的家鄉話一直都還能記得呢,并且鄉音也沒有什么變化。然而我已經不是剛離開家鄉的那個毛頭小伙子了,我現在已經86歲了,已經頭發灰白并且掉得差不多了,真是垂垂老矣!這句話也是通過一個對比,一個是無改,一個是大變,鄉音是較能體現家鄉情懷的,也是跟故鄉聯系的根和脈,離開這么多年了而“鄉音無改”,從這兒可以看出他的家鄉情節有多重。
“兒童相見不相識”句。看到我回到老家,正在旁邊玩耍的小朋友跑過來看熱鬧。喂,老爺爺,你是誰啊,我們怎么都不認識你啊。這句話既寫出了小朋友的天真活潑,又寫出了我離家的久遠,年紀還小的兒童是不可能認識我的。回家的感慨、發生的事都很多,但賀知章卻抓取了與兒童見面打交道這么一個小情節,卻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生動活潑又很自然。
“笑問客從何處來”句。老爺爺,我們不認識你,請問您請從哪兒來的啊,要到哪兒去做客啊。“笑”字體現了兒童的禮貌和活潑,“客”字讓人一種恍若隔世的感覺,賀知章本來就是這兒的人,現在卻被小朋友們當成客了,這一反差寫得有趣味,細想一下卻又符合常理。
這首詩通篇平易直白,通過三個對比把事和情都表達得清楚明白,一直深受世人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