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3+3”指的是考生高考總成績將由統一高考的語、數、外3門成績和高中學業水平考試3門成績組成,不分文理科,這也是今年高考改革的一大特色。其中統考的語、數、外3科采用卷考試、分值不變。其中,外語科目將為考生提供兩次考試機會,考生可選擇其中較好的一次成績計入高考成績。
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由省里組織統考,學生從理、化、生、政、史、地6門課程中自主選擇3門參考并計入高考總分。二是構建基于統一高考和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參考綜合素質評價的錄取機制(即“兩依據、一參考”)。高校依據考生語、數、外統考成績和自主選擇的三門學業水平考試成績,參考綜合素質評價情況,擇優錄取學生。
尊重學生的興趣,給學生更多選擇權,確保有學科特長的學生進入高校,是“6選3”模式的初衷。那么,如何在“6選3”的模式下拿到,就成為不少學生和家長的焦點問題。
考生如何選擇科目?
首先在選擇考試科目上要以興趣和優勢為導向,在平時就有意識地發展幾門強勢學科。另外,以往的情況大多是,文科的錄取線通常比理科要高。對于中等水平學生而言,選擇文科科目就比理科科目容易拿分。對于尖子生來說正好相反,理、化、生有標準答案,可拿甚至。但總的原則還是以興趣和愛好為主。
有稱,“6選3”實際上給每個人提供了一個分數較大化的選擇,比拼原始分的話很容易造成扎堆。
外語將提供兩次考試機會,以較好的一次成績計入高考
早在2014年,《國務院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就提出,外語考試不再在統考時舉行,實行社會化考試,由學生自主選擇考試時間和次數,可一年多考,將較好成績計入統考總分。
人大代表、外國語學校教研室主任朱善萍認為,“一年兩考的目的是增加孩子個性化的學習,比如有的學生要參加理科競賽,上半年要考試,可以下半年再考,還有就是萬一考的不好,還可以再考一次,就是增加了一次機會。這樣第一次考試壓力不會很大,緩解了考試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