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攻堅
【報告原文】
十年來,我們經歷了對黨和人民事業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的三件大事:一是迎來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二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三是完成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歷史任務,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
【素材鏈接】
黃文秀:生命定格在扶貧路上
6月16日,廣西百色市樂業縣百坭村第一書記黃文秀,在返村途中遭遇山洪,不幸因公犧牲,年僅30歲。黃文秀被追授“全國脫貧攻堅模范”“全國三八紅旗手”“時代楷模”等榮譽稱號。
2008年,來自革命老區百色的黃文秀,考入山西長治學院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大二時,黃文秀申請加入中國共產黨,“沒有黨和政府的幫扶資助,我很難上完大學”。后來,她聽從老師的建議,到北京師范大學繼續深造。“我愈發感覺到自己肩上有一種責任,那就是學成后建設家鄉、報效祖國。”她在日記中寫道。
2016年夏,黃文秀回到了生她養她的革命老區百色。2018年,她被派駐百坭村任第一書記。當時,村里有103戶473人還未脫貧,貧困發生率達22.88%。“越是困難,越要敢于挑戰自我。”村里的貧困戶散居在11個自然屯,多數距離村委會10公里以上。黃文秀堅持用“土”辦法,挨家挨戶對村里的貧困戶進行走訪,了解他們的具體情況,切實幫助他們脫貧……如今的百坭村,道路平坦了,用水清潔了,產業興旺了,晚上也亮堂了,整村脫貧指日可待。這凝聚著黃文秀的辛苦,見證著她綻放的青春。
【思與用】
不忘初心,用青春書寫華彩篇章。黃文秀選擇扎根基層,在脫貧攻堅第一線傾情投入、奉獻自我,用美好青春詮釋了共產黨人的初心與使命。
將個人夢融入中國夢。什么是青春,什么是奮斗?像黃文秀一樣將個人夢融入中國夢,讓個人夢與中國夢同頻共振,人生才能出彩。
常懷感恩之心。黃文秀靠著黨和政府的幫扶資助上完大學,她銘記“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的古訓,研究生畢業后毅然決然地回去建設家鄉,用實際行動回報黨和國家。
綠水青山
【報告原文】
必須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
【素材鏈接】
綠水青山圖:“最美山水城市”桂林發展之變
“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簪。”約1200年前,唐朝詩人韓愈寫盡桂林山水之美。千百年來,桂林的青山綠水成為歷朝歷代文人騷客筆下的“人間仙境”。改革開放后,隨著城鎮化的加速,以及游客量的持續增長,漓江承載的壓力越來越大。
2012年以來,桂林不斷改善農村和鄉鎮人居環境,努力走出一條生態經濟發展路子。為減輕漓江生態壓力,不少機關單位搬到遠離漓江流域的臨桂新區,所有游船都采用先進的環保低排放動力系統,大幅減少經營活動帶來的污染。在鄉鎮,桂林實施新型城鎮化建設。桂林市恭城瑤族自治縣大力推行“沼氣+種植+養殖+加工+旅游”這種“五位一體”的生態循環經濟,農村環境大幅改善,縣域經濟快速發展,被聯合國評為“發展中國家農村生態經濟發展的典范”。
【思與用】
桂林嚴守生態底線,以前所未有的力度保護漓江最美山水,推動城鄉協調發展,努力在青山綠水里走出一條生態文明路,這既是對祖國大好河山負責,也是對歷史負責,更是對美麗鄉村、美麗中國的未來負責。
適用話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嚴守生態底線等。
人民
【報告原文】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
【素材鏈接】
1934年11月,紅軍長征來到湖南省郴州市汝城縣文明司沙洲村。三個女紅軍投宿到老鄉徐解秀家,見徐解秀家境貧寒,連一床御寒的被子都沒有,女紅軍臨別前用剪刀把僅有的一床被子剪開,將其中半條留給了徐解秀,她們則背著剩下的半條被子繼續長征。
紅軍走了,徐解秀則將這個感人的故事在心頭珍藏了50年。1984年11月14日,《經濟日報》“來自長征路上的報告”發表了羅開富《當年贈被情意深,如今親人在何方》的采訪報道,三個女紅軍給徐解秀留下半條被子的故事就這樣被發現并公之于世。
【對接主題】:從黨史中汲取力量,堅持為人民服務。
【速用示范】
半條被子一條心。這就是共產黨,自己有一條被子,也要剪下半條留給老百姓的人。這就是共產黨,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人。半條被子不僅給百姓帶去了溫暖,更飽含著為民的初心。
在中國共產黨成立百年之際,我們回顧這段歷史,不僅是對半條被子故事的重溫,更是對初心使命的傳承。人們總說,初心易得,始終難守。而無數共產黨人一路走來,永葆為民初心,從未改變,任何時候、任何風險考驗面前都未曾動搖,未曾退縮,都一以貫之地堅守初心、勇擔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