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行新高考,對于今年秋季剛入學的新高一學生們而言,要去熟悉的政策和要去了解的選科規則都很重要,還有一點就是高考的總成績是如何計算,都包含哪些成績和分數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內容,各位學生和家長們可以好好看看!
1、統一高考的考試科目有哪些?
答:統一高考的考試科目包括3門全國統考科目和3門選擇性考試科目。全國統考科目為語文、數學、外語(英語、日語、俄語、德語、法語、西班牙語任選一門)3門,不再分文理科,其中外語科目考試含聽力和筆試兩個部分;選擇性考試科目由考生從物理和歷史2門科目中任選1門,從思想政治、地理、化學、生物學4門科目中任選2門,即“3+1+2”模式。報考體育類、藝術類等專業的考生還須按照要求參加相應專業考試。
2、統一高考由誰負責命題?
全國統考科目語文、數學、外語均由教育部統一命題。物理、歷史、思想政治、地理、化學、生物學等6門選擇性考試科目由我區自主命題。
3、統一高考的考試時間如何安排?
答:自2024年起,全國統考科目語文、數學、外語按教育部統一規定時間組織考試,考試時間一般安排在每年6月。選擇性考試與全國統考同期安排。待條件成熟時每年提供2次外語科目考試機會。
4、統一高考的考試形式怎樣安排?
答:語文、數學、外語3門全國統考科目及選擇性考試科目的考試形式為筆試。外語科目考試含聽力和筆試兩個部分。
5、統一高考總成績是如何組成的?
答:統一高考總成績由3門全國統考科目成績和3門選擇性考試科目成績組成,滿分750分。其中,全國統考科目每門滿分150分,選擇性考試科目每門滿分100分。語文、數學、外語、物理、歷史科目以原始成績計入考生總成績;思想政治、地理、化學、生物學科目按等級轉換分數計入考生總成績。
6、考生確定選擇性考試科目時,為什么要在物理和歷史中任選1門,在其余4門中任選2門?
答:根據我區《高考綜合改革實施方案》規定,考生在確定選擇性考試科目時,應在物理和歷史2門中任選1門,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學、生物學4門中任選2門。主要考慮如下:
一是體現普通高等學校人才培養需要。在普通高等學校人才培養中,物理是自然科學類專業的基礎性學科,歷史是人文社會科學類專業的基礎性學科。高中階段學習物理或歷史科目是大學階段學習自然科學類專業或人文社會科學類專業以及其他交叉學科專業的重要基礎。
二是符合我區普通高中教育教學實際。我區各地普通高中辦學條件存在一定差異,將物理和歷史作為考生的選擇性考試科目,可以與現有師資、教學等條件有效銜接,引導不同地區、普通高中的學生合理選擇學習科目,科學規劃學業生涯,為進入大學繼續深造奠定堅實的專業基礎。
三是有利于學生多樣化成長發展。實行“3+1+2”高考科目設置模式,理論上有12種組合,相比高考綜合改革前文理分科的2種科目組合方式,增加了學生的選擇權,促進了文理交融,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學其所好、考其所長的原則,更加符合教育發展規律和人才成長規律,為學生成長成才提供更多機會。
7、模式與傳統的文理分科有什么不一樣?
答:一是目標導向不同。“3+1+2”模式體現了物理、歷史學科的基礎性作用,突出了普通高等學校不同學科專業選才的要求,更加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是選擇科目組合不同。“3+1+2”模式下,學生可根據個人的興趣特長、擬報考學校的專業招生要求和普通高中學校的辦學條件,在12種組合中自主選擇。例如,考生可以同時選擇物理、思想政治和地理,或同時選擇歷史、化學和生物學,拓寬了考生的選擇面;而傳統文理分科僅有2種固定的組合供考生選擇,即文科考生只能選擇思想政治、歷史、地理1種固定組合,理科考生只能選物理、化學、生物學1種固定組合。
三是考試內容和難度不同。“3+1+2”模式中,學生參加全國統考的語文、數學、外語3門科目考試是不分文理的,所有考生的考試試卷完全一致,難度一樣。而傳統文理分科的數學考試,在試卷內容和難度上是有所區分的。
總之從進入高中開始,在學習上就要好好努力,爭取能在學業水平考試上取得好成績,高考中取得好成績,也能選擇一個好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