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學生家長發布微博,稱上高中的兒子入校后墜樓身亡,校方不讓見尸體不告知家長死亡原因,希望尋求網絡力量得到校方的回應,網友紛紛表示同情并譴責學校各種惡意揣測校方,誰料過幾天校方和警方聯合對學生的墜樓前后事情真相按照時間節點一一公布,學生墜亡并不像網絡上說的那么離奇和謀殺,從這件事情上反映出了什么?引發了我們什么思考呢?
學生墜亡令人惋惜,調查回應當直面公眾關切
5月9日,成都49中一名高二學生在學校墜亡,此事引發社會關注。
5月10日14時30分,成都49中官微發布公告稱“公安機關正開展調查”,5月11日凌晨3時54分,成都市成華區教育局官微以“成華區聯合調查組”名義發布情況通報稱,經勘查,基本判斷該生是因個人問題輕生。
根據通報,經公安機關現場勘驗、法醫檢驗、調閱監控、調查,認定:1.尸體損傷符合高墜致死;2.根據現場攀爬痕跡、足跡和指紋印證,認定高墜屬個人行為;3.經勘查無他人痕跡物證,排除他人所為。綜上,排除刑事案件。
應當說,以往這樣通報基本上能夠在輿論場過關,它大體上做到了現場證據清晰。但是,以往能夠過關的通報現在卻沒法過關了,甚至還引發了輿論關于請求公布現場照片等相關信息的質疑。
不管這一請求是否具有可操作性以及是否合理,都表明既有通報缺少足夠的說服力,而這不是沒有原因的。學生在校園墜亡本來就是一起極易引發輿論同情的悲劇,而在網絡上,一名自稱當事學生家長并曬出合影的博主,則通過陳述更多事后信息呈現了諸多疑點——問警方,警方說“停止心跳沒有送醫院直接拉去殯儀館”;問學校,學校說“會走法律程序,除此之外無可奉告”;要監控,“唯獨事發那一段沒有監控”。
而如果現在對新聞進行檢索,還能夠發現《四川日報》2013年曾報道,成華區中小學的實時監控如何實現“天網”全覆蓋,校園視頻監控系統和報警設施全部接入公安監控平臺。而如今,據孩子家長一方所述,事發那一段沒有監控到,“天網”損壞的時間也不得不直讓人直呼過于湊巧。尤其是,網絡上流傳的現場視頻,孩子家長在學校大門外大喊開門卻被拒之門外,流傳的種種信息都表明,家長在事后想要獲得孩子為何墜亡的更多信息受到了很大阻礙。
暫且不論這名學生家長的陳述是否完全符合事實,需要強調的是,學生在校內死亡,家長作為直系親屬,有權利獲得事件發生前后相關信息,校方也有需要就家長疑問進行逐一回應,而不是相反,這是對生命的應有態度。法律程序是社會裁量評價程序,卻不是回避家長卸下道義責任的理由。
顯然,校方后續處理上的回避姿態已經產生了更大的問題,動搖了成華區聯合調查組調查報告的信任度,尤其是讓與之相關的人一起“兩耳不聞窗外事”,這種姿態下,哪怕死因判斷經得起推敲,造成的仍舊是一種萬事可疑的局面。公開是回應質疑較好的良藥,如今質疑兇猛,針對社會關切的具體信息,校方需要有更坦誠和詳細的回應。
這種回應可以有所差異,涉及其他學生或教職工隱私信息的可以只向家長公開,把具有說服力的其他信息向公眾公開。事件發生前學生干了什么,120多久到的學校,學生家長的質疑能不能自證……在回應質疑這件事上,時間線、監控、證人證言是較有力的證明方式,至少,底線應該是先回應清楚家長的疑問。
5月11日晚上7時43分,成都市公安局成華區分局發布公告稱,公安機關已依法將調查結論告知死者家屬,家屬對調查結論無異議。家屬終于接受結論,這個悲劇算是告一段落,引導家屬走出失去親人的痛苦當是接下來的重點。但此事已成為公共事件,公眾也同樣需要說服,希望有關方面能吸取教訓,面對如此突發事件,無論是調查還是通報,都要做到敬畏生命,理解和體恤家屬,尊重公眾的感情。
利用網絡輿論來伸冤無可厚非,我們每一個人都是有自由的表達權的,不過還是建議大家都能理智客觀的分析之后再決定是否要通過網絡伸冤,以上的時評文章大家可以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