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關將至,人流量加大,河北疫情加重,各地的疫情防控工作再次嚴峻起來,為了避免疫情傳播,多地都積極倡導“就地過年”,這一舉措引起了很多人的關注,畢竟春節過年回老家走親戚拜年祭祖早就是中國人民的傳統,如今卻要和家人分隔兩地過年,大家難免會有不理解,就此話題發表觀點,寫一篇關于“就地過年”的作文,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光明網發出的一篇文章大家看看!
倡議“就地過年”,需多方聯動聚合力
較近,多地陸續響應“就地過年”倡議。一時間,“非需要不返鄉”“非需要不離×”成為高頻詞。
春節在國人心中的地位不言而喻,在外打拼一年的人們渴望回家團圓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同時,當前我國本土疫情呈現零星散發和局部聚集性疫情交織疊加態勢,防控形勢嚴峻復雜,容不得絲毫大意和懈怠。鐘南山、張伯禮、張文宏等也表示,和國慶節不同,春節正值嚴冬,適合病毒生存,建議民眾留在原地過年,非需要不返鄉。
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日前印發《關于做好2021年元旦和春節期間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政府加大宣傳力度,鼓勵企事業單位根據生產、工作情況和職工意愿,靈活安排休假,引導職工在春節期間盡量在工作地休假,并對其做好春節期間保障工作。之后,各地紛紛響應,“就地過年”漸成趨勢。
但不少人特別是務工人員仍處于觀望、猶豫狀態。一方面,安全是頭等大事,每個人都有責任和義務配合防控工作;另一方面,倡議不具有強制性,“需要”的含義也有很大的彈性空間,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這種情況下,僅僅是倡議“就地過年”遠遠不夠,還需多方聯動形成合力。
倡議“就地過年”應避免兩個極端:一是層層加碼“一刀切”,把“非需要不返鄉”變成“需要也不能返鄉”,讓防疫措施失去應有的溫度;二是倡議流于形式,給疫情防控工作造成難點和盲點。“就地過年”牽一發動全身,無論工作地還是家鄉,都要未雨綢繆,盡可能把工作做在前面,充分做好準備和應對。
比如,要讓留下的人留得順心、安心,支付加班工資、安排彈性休假應該是“標配”,尤其對獨自在異鄉過年的員工,用人單位要多些關懷。如一些地方為鼓勵員工“就地過年”,發放一次性穩就業獎補、節日補貼、新年紅包,舉辦年貨節,推行彈性休假等,強化職工權益保障,可謂誠意滿滿。
同時,還要讓留下的人沒有后顧之憂,不必牽掛家鄉的親人。這要求勞務輸出地和輸入地相關部門提前建立好暢通的溝通渠道,保障好輸出地留守老人、兒童等特殊群體的生活,讓短暫的分離成為一種理解和期待,而不是遺憾和悲傷。只要社區、村鎮把工作做到位,就能讓留在異鄉的人多些安心。
總之,倡議“就地過年”要堅持“一盤棋”思維,無論輸出地還是輸入地,無論相關部門、行業、企業還是家庭、個人,都應顧大局、識大體,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讓群眾過一個安全、祥和、溫暖的春節。(陳廣江)
倡導“就地過年”也是為了阻止疫情大幅度擴散傳播,希望大家都能積極配合!這篇關于“就地過年”的文章大家也可以作為參考,積累這方面的作文素材,對備考高考作文也是有幫助的!高考作文輔導或者高考沖刺補習可以撥打電話400-029-6659咨詢伊頓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