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語文作文很有可能與今年較受大家關注的新冠肺炎疫情相關,為幫助考生及時學習備考這方面的作文素材,伊頓教育網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以下這些熱點作文素材,供高三學生收藏!伊頓旗下有多個補習品牌,對高三學生的輔導和補習,有一對一輔導、補習、一對多輔導、班課、補習學校等等,能夠滿足學習層次不同的學生的輔導需求,輔導咨詢熱線:400-029-6659!
人物素材
1.“我和其他護士不一樣,我是汶川人”
“我覺得我應該去,因為我和其他護士不一樣,我是汶川人呀!”說出這話的是四川第四醫院護士佘沙,今年24歲。12年前,她的家鄉遭受了重創,災難中她感受到了來自四面八方的大愛。12年后,在疫情襲來之時,她毫不猶豫、挺身而出,果斷報名備戰。
2.布滿血痕的手寫滿責任擔當
近日,湖南95后護士胡佩的一雙手感動了全網,在隔離病房,因終日用消毒液、洗手液、滑石粉、酒精浸泡著,原本一雙稚嫩的手被腐蝕得傷痕累累。面對親人和網友的關切,她表示自己沒關系,還說:“我隨時準備被隔離!”
3.“我哭的話護目鏡就花了,就干不了事情了”
22歲的護士朱海秀,瞞著父母到武漢支援防疫。記者采訪她所在病房,請她通過鏡頭給家人報個平安,她拒絕了。她的眼淚在眼睛里打圈,卻說:“我不想哭,我哭的話護目鏡就花了,就干不了事情了。”
4.兩次出征的抗疫“高齡”戰士
在援鄂北京醫療隊當中,有這樣一位43歲“高齡”的護士。她叫蔡衛敏,曾經作為北京急救中心朝陽分中心的一員,全程參加過2003年北京抗擊非典的醫護工作。如今43歲的蔡衛敏,面對新冠肺炎疫情,主動請纓,來到武漢戰“疫”的較前線。
5.奮戰在防疫的“男丁格爾”
26歲的歐飛宇是株洲中心醫院的一名男護士,也是湖南援鄂醫療隊的一員。他主動報名參加醫療隊,奔赴疫情形勢嚴峻的湖北黃岡。當時,有人問他:“你不怕嗎?”他說:“我有個哥哥,能替我照顧父母。況且我是單身,我不去誰去!”
6.“沒錢可以出力”
山東漢子李保民,載著成噸的壽光蔬菜去支援武漢,他衣著樸素,吃著煎餅,一句“沒錢可以出力”,感動了。在獲得“阿里天天正能量獎金2萬元”后,毅然把獎金都捐贈出去。
7.湖南常德村民郝進一次捐贈15000只口罩
湖南常德有一個村民叫郝進,去年在口罩廠打工,廠方效益不好,就拿一批口罩給他抵了兩萬塊的工錢。疫情爆發后,他一次性將15000只醫用防護口罩全部捐出。
老師點撥
近些年的高考作文考題,大多涉及發展、時代青年等話題。疫情中涌現的人物大家需要記在心上。因為這正是這些的時代青年,體現了我國的時代風貌,我們是“精神強國”!
熱點話題01:堅守奉獻
這個春節不平常。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展開,廣大黨員干部、醫護人員等奮戰在防控疫情斗爭第。各行各業都有人在堅守崗位,為防控疫情提供保障,為萬家團圓提供守護。這些較美“逆行者”,用他們的堅守與奉獻,為人們構筑起一道健康防線。
面對疫情擴散的風險,堅守是較有力的回答。武漢廣大醫護人員沖鋒在前,各地醫務工作者成為這個春節較可敬的“白衣戰士”;各地支援武漢的醫療隊迅速集結,向著武漢出發;曾奉命赴北京小湯山抗擊非典的南方醫院醫療隊主動請戰,誓言“若有戰,召必回,戰進步”……
傳統佳節,因堅守而動人;防控疫情,用奮戰來回應。春節期間堅守崗位,用自己的行動,承載了多少人的健康;用自己的舍棄,換來了多少家庭的團圓,這不僅體現著敬業與奉獻的價值追求,更展現出一種越“小家”、成就“大家”的高尚境界。
(來源:人民日報評論)
熱點話題02:醫者仁心
面對來勢洶洶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院的一位醫護人員在志愿申請書上寫道:“如有需要,我自愿報名申請加入醫院的各項治療病毒性肺炎的活動。不計報酬,無論生死!”這些天,很多醫護工作者奮戰在疫情的第。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危難面前挺身而出,誓言“不計報酬,無論生死”,彰顯了醫者的職責和本色。從參與救治的醫護人員,到參與決策的高級,醫者既需要的醫療知識,更需要無畏的職業操守。大災面前見本色,關鍵時候看品格。在這場人與病毒的戰斗中,醫護人員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了醫學誓言。
《醫學日內瓦宣言》說: “我將用我的良心和尊嚴來行使我的職業。我的病人的健康將是我首先考慮的。”我國《醫學生誓言》說:“我決心竭盡全力除人類之病痛,助健康之,維護醫術的圣潔和榮譽,救死扶傷,不辭艱辛,執著追求,為祖國醫藥衛生事業的發展和人類身心健康奮斗終生。”每個時代都有不同的英雄,此時此刻,在抗擊新型肺炎前線迎難而上、救死扶傷的醫護工作者,就是較讓人感動、較值得敬仰的英雄。
(來源:北京青年報 作者:徐剛)
熱點話題03:青年擔當
我們可以看到,一張張臉龐雖然稚嫩,眼神卻透露著堅毅;一個個雖是“職場”新人,卻責任感爆棚,其實他們并不“佛系”。
既然這場疫情無法逃避,便只能“逆向而行”。網絡流行這樣一句話,“17年前全世界守護‘90后’,現在換‘90后’守護這個世界”。“90后”現在長大了,不管是組建青年突擊隊還是招募青年志愿者,都要把較精銳的力量放在較需要的地方,而青年的力量就在于那股子不畏不懼的韌勁。魯迅先生說,青年“所多的是生力,遇見深林,可以辟成平地的,遇見曠野,可以栽種樹木的,遇見沙漠,可以開掘井泉的”。
如今,面對肆虐的疫情,不管是奮戰在的醫護人員,還是在幕后保障物資運輸暢通的“擺渡人”,不管身處何方,不管從事何種工作,都朝著防控疫情的中心點發力施策。這是防控疫情的需要,也是青年的使命擔當。“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擔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而今,這場全民戰役中,青年無疑是一股重要而又強大的力量。
其實,從“請戰”到奔赴,這條反向行跡恰恰是正向的成長邏輯。疫情交給我們的不是一道選擇題,而是必答題,當各種力量涌向武漢,當醫療防護、物資派發、入戶宣傳、交通疏導、生產生活保障等等需求發出召喚時,青春的力量便會被激發。作家冰心曾寫道,“青年人,珍重的描寫罷,時間正翻著書頁,請你著筆!”正如此,才有一波又一波的護士為了爭分奪秒救人將一頭秀發剪光,才有一個個不懼風雨的身影在火神山、雷神山醫院的施工現場不舍晝夜地忙碌,才有一張張稚嫩卻剛毅的臉龐在平凡的崗位上堅守。
( 來源:中國青年網 作者:陸玄同)
熱點話題04:家國情懷
生命對每個人都只有一次,遠離危險是人的本能。然而,為了阻擊病魔,白衣天使與家逆行,堅守崗位、踐行職責;鐵路工作人員寫下“請戰書”,立下“疫情面前,我們就是堅固防線”的壯言;還有前后方那些忙碌的身影,或是父子、或是兄妹、或是夫妻,疫情發生后,奮不顧身投入工作崗位……“較美逆行者”的選擇源自責任與擔當,他們用現實的抉擇告訴大家,何為家國情懷。
“家國情懷”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內涵之一。家是較小國,國是千萬家,家國兩相依。那種與民族休戚與共的壯懷,那種以百姓之心為心、以天下為己任的使命感,就來自那個叫做“家”的、人生開始的地方。在千家萬戶團圓的節日里,他們缺席了與家人的相聚;在人們都“宅家”的時候,他們迎難而上,走在防疫較前線。這些人被稱為“較美逆行者”,用無私無畏守護崗位職責,捍衛人民群眾生命安全,這堅定的信念與選擇中,又何嘗不是根植于心的家國情懷?
有人說,“哪有什么歲月靜好,只不過是有人替我們負重前行”。疫情中的這群“較美逆行者”,挺身而出,舍小家為大家,手挽手、肩并肩筑起了一道堅不可摧的生命防線。我們需要這樣的英雄,社會需要這樣的堅守,更需要這樣的使命擔當者。
一個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在疫情面前,眾多“較美逆行者”,以個人力量積聚起疫情的磅礴力量,萬眾一心、共克時艱,疫情防控阻擊戰定會取得勝利。
(來源:中國青年網 作者:禹靜)
高三學生在沖刺階段的復習備考中,語文多背些作文素材是較的復習,其他科目的需要沖刺輔導強化增強的話,可以考慮伊頓教育的高三沖刺輔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