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出考高中難的觀點已經不是整天兩天了,也不是一個人兩個人這么說,的確高中的招生比例和錄取標準越來越高,這不僅僅是部分地區,很多省市都出現這種情況,不過這也是政策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上海市的中考,高中學校的招生比例下降也有這個原因,上海市對于高中學校和中職院校的招生比例是一比一,所以家長們都呼吁考高中太難,那么除此之外,上海市一半的學生考不上高中還有哪些其他原因嗎?伊頓教育網小編為大家整理了關于題目中問題的回答,大家看看!
2015年上海的人數是77,566人,其中提前批次招生的人數是7914人,同一批次招生人數是43,991人。普通高中的錄取率是66.9%,2016年的情況大致也是這樣的。并且,在網上找到了一份2011年上海18個區縣中考普通高中的錄取率。其中黃浦區錄取率是85.56%,而松江區奉賢區,錄取率只有41.12%。整體上的平均錄取率,確實只有50%左右。
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主要是有兩個方面原因造成的。
第一,上海市對初中生強制分流。其實很多省份都有這樣的政策,通過采取強制分流來減少普通高中的壓力。很多地方的中考錄取是按照1:1的比例,也就是說一半以上的學生就讀中等職業學校,一半的人就讀普通高中。
這樣的強制分流較早出現在德國的教育體系中,強制分流的初衷,一方面是優化人才結構,為社會培養的職業技術性人才;另外一方面是緩解普通高中的辦學壓力,如果有大量的學生引入到普通高中,會造成普通高中的教學質量下降,同時會加劇高考的競爭激烈程度。
但在實際中強制分流的效果并不是理想。大部分考生和家長對職業教育的心態極為矛盾,想讓孩子學一門技術有一技之長,但又害怕做藍領,薪資待遇比較低,沒有社會地位。而與此同時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很多學生到了大學之后,開始瘋狂的考證。
中考的強制分流的確拓展了職業教育的生源,但并沒有增強職業教育的社會認可度。比如之前山東省菏澤的一中學匯報,為了完成分流任務,學生禁止讓成績差的學生,讓這些學生提前回家。家長寧愿讓孩子上私立高中,寧愿交高額的學費,也不愿意讓孩子積分上免費的職高。一方面的原因是家長的虛榮心在作祟,另外一方面可能是和整個社會大環境有關。
比如上文說的德國的強制分流,之所以能夠順利的實施,是因為職業學院畢業的學生有很大一部分的比例,薪資待遇和社會地位要高于普通高中的學生,反倒是一些普通高中的學生,考上大學之后找不到工作。
第二,上海重點高中提前招生,進一步壓縮了通考生的錄取比例。提前招生就是高中通過自主招生提前鎖定生源。自主招生一直是飽受爭議的話題,家長對自主招生考試的質疑,除了考試的公平性之外,更多的是覺得自主招生的比例過高,相當于變相增強了中考的門檻。
教育學者黃永峰在談自主招生政策的看法是說,自主招生考試的比例維持在5%是正常現象,在大部分學校特長生的比例一般都是低于這個水平,厄如果把自主招生考試的比例擴大到20%,甚至50%~60%。這么高的比例就不再是自主招生了,而是通過自主招生增強招生門檻。
而之前上海的中考就面臨這個狀況,由于競賽和其他方面的要求,上海好的民辦初中和好的公辦高中理科班的學生,才能夠達到這一條件,所以大部分市區的重點高中的生源,主要是來自好的民辦初中和好的公辦初中的理科班。
而那些一般的公辦學校的初中生只能夠選擇職校和技校。不過好一點的是上海市教育管理部門也發現了這個問題,2018年3月上海市發布了中考改革方案,進一步降低了自主招生的比例,重點高中在錄取時將實施名額分配方案,按照的標準把大部分招生名額,分配給區內的初中。
不知道大家看完上述內容之后有什么看法,想要上高中成績就需要更加,如果實在學習不行,中職學校也是一條出路啊,希望大家客觀看待這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