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初中生在生理和心理的一些顯著變化,個性發展上也出現了一些顯著表現,主要表現在情緒不穩定、逆反心理、自我意識增強、對異性的啟蒙認識等諸多方面。總體來說,初中生出現不愿意學習,脾氣暴躁,靜不下來主要原因是生理和心理引起的變化。
第一,自我意識增強
他們已經具有強烈主觀意識,但是社會經驗少,表現為偏執性,也就是俗話說的“我較大,誰管我也不服”的性格發展,不成熟的表現。由于進入青春期后,青春期的孩子出現了成人的一些身體特征,在這個階段自我意識開始增強,以為自己長大了,這種變化是突變性的,對于孩子來說不適應就會變得恐懼,會持續一段時間,他們自覺或不自覺的將自己向成人學習并開始注意自身,比如開始注意自己的外表,開始打扮自己,開始注意異性對自己的態度,開始去有意無意的吸引異性,比如開始思考反省“我是什么樣的人,我該成為什么樣的人”,開始更加深入的去認識事物,這些都導致他們的精力轉移,從而對于學習興趣就會變淡,很難靜下心來去考慮學習的事情。
同時,初中生這個階段的性格還表現在偏執性,也就是自以為是對的,偏執性的認為自己是正確的,且很在意他人對自己的態度和看法,因此,當聽到別人在低聲講話,便斷定是在議論自己;當看到別人面露微笑,又認為是在嘲笑自己;如果某位老師多看了他一眼,就會認為是自己做錯了什么……總之,他們覺得周圍人時時刻刻都在品評他,這種想法使初中生感到壓抑、孤獨而且神經過敏。
這些都使的青春期階段的孩子無法安心學習。
第二,逆反心理作祟
主要表現為對一切外在力量予以排斥的意識和行為傾向。對父母、老師等人的逆反。在這一階段,他們的心理是矛盾的。逆反父母,但卻需要父母給予經濟供養;逆反老師,但是還要聽從老師的安排;逆反社會,但是還無法掌控;逆反同學,但是卻無法左右。逆反卻不獨立,導致出現情緒上的對抗,主要表現有態度強硬、舉止粗暴;漠不關心,冷淡相對;交際關系緊張等,這些存在的問題也都會轉移學習的注意力。
以上突出的兩點很容易會在青春期階段出現,且會越演越烈,導致成績下滑,會走進惡性循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