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你可能常常會聽到身邊的人說某某很有氣質,但是究竟什么是氣質這個問題你有沒有想過呢?可能你也無法用言語來說明。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氣質的含義是較為深刻的,它關乎于一個人從外在到內在所表現的各類因素。
氣質是自身較大的能量
如果說氣質的形成過程,恐怕還沒出生的我們就已經受到了父母的遺傳因素、環境等各方面因素的制約,從這方面來說,這是一種基礎天性,我們無法做到顛覆性的改變,只能做合理的改善。同時,它的鞏固過程也和我們的家庭教育、成長環境有著很大的關系。
氣質是一個人較具個性的標簽,它代表著我們從外部表現出的行為、言語特征,到內部所反應的情緒、情感、價值觀等認知活動,就像是內外向性格所帶來的不同的心理狀態。氣質在我們出生后的形成過程當中,父母和家庭起到了巨大的塑造作用。
例如:一個和諧完整的家庭,在平和教育下成長的孩子,他們的氣質更具備和諧、穩定性,他們的情緒、情感的感受能力較好,外部表現上也更加具備親和力。
而一個在不和諧不完整家庭下成長的孩子,他們的情緒控制能力較差,價值觀容易產生偏激,心理沖突較為明顯,所以,人際關系還是情感關系上都會造成一些不利因素;同時,他們外部表現出的氣質反應也更為消極。
總結來說,氣質就是我們如何看待自己(自我認知、行為、情緒等)、如果看待世界(包括知識、人際關系、社會體系、道德體系等等)。這些因素共同構成了我們所表現出來的氣質。所以說,氣質好的人,并不是外部修飾的多么精致,而是心理狀態能夠表現出與和諧同步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