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除了高考改革這件大事之外,還有一件大事就是新教材的出爐,昨日,教育部門招召開了教育金秋系列發布會,介紹義務教育三科教材的相關情況,據悉,新教材將在今年9月1日正式投入使用!想知道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新教材的主要內容是什么?編寫原則有哪些?課本的體系結構是什么嗎?那就接著看吧!
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教材
小學道德與法治教材執行主編、華東師范大學教育學部教授高德勝介紹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教材體系結構和主題教育落實情況。
一、編寫原則
二、體系結構
小學《道德與法治》教材共12冊,教材內容依據與兒童生活的緊密程度,由近及遠地安排了六大生活領域:我的健康成長、我的家庭生活、我們的學校生活、我們的社區與公共生活、我們的生活、我們共同的世界。同一生活領域內,按照學習難度的不同,采用螺旋上升的編排方式。
初中《道德與法治》教材共6冊,圍繞個人、家庭、學校、社會、、世界展開編排。在教材呈現方式上,遵循如下邏輯結構:一是經驗導入——設置情境或活動導入,與較為典型的學生生活經驗相聯系;二是聚焦主題,正面陳述有知識支撐的觀點、原則;三是揭示矛盾、深入分析,并有相關行動方法的指導。
三、主題教育的落實
《道德與法治》教材的編寫加強了中華傳統文化教育、革命傳統教育、法治教育、主權意識教育、民族團結教育等主題內容,并設置了中國夢、總體安全觀等專題。
(一)在中華傳統文化教育方面
介紹了傳統節日、民歌民謠、傳統美德、民族精神、古代輝煌科技成就等內容,小學階段通過春節、清明節等中華民族重要傳統節日和傳統禮儀,以及較具代表性的文字、古代科技成就等,增強學生對中華傳統文化的親切感和感受力。
初中階段在不同類型活動中引用、介紹中華傳統文化中的觀念、人物、故事等,以此引導學生感受自身成長與中華文化的關系,增強文化自信。
(二)在革命傳統教育方面
重視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的情感,珍視祖國的歷史。例如,通過升國旗、唱國歌等生活細節以及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成就來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感;又如,選取近現代中國歷的重要人物和史實,講述了毛澤東、周恩來等革命領袖,建黨、建軍和建國等重大革命事件,邱少云、雷鋒等典型英雄人物,突出“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兩彈一星精神”“載人航天精神”等,培養學生愛國愛黨愛社會主義的情感。
(三)在法治教育方面
有機融入法治知識,注重培養法治意識,根據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在中小學設立法治知識課程”的要求,把小學六年級上冊和初中八年級下冊設置為法治教育專冊,集中講授憲法,強化系統性。其他冊次教材結合相關內容分散嵌入,確保法治教育貫穿始終、全程不斷線。小學涉及30多部法律法規,初中涉及50多部法律法規、6部條例和司法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