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困生資助一般都是以學生申請,學校評議的方式來進行認定,這種方式并不能準確的判定貧困學生,甚至有部分貧困生也會因為不愿透漏家庭情況,而錯過資助的機會。近日,安徽省教育廳表示,今年安徽省學生資助工作將打破這種傳統方式,利用大數據手段實現資助。
安徽省學生資助中心主任李炳銀介紹,今年安徽將采用大數據挖掘與分析技術、數學建模理論,幫助資助工作者掌握學生在校期間的真實消費情況、學生經濟水平,及時發現“隱性貧困”與疑似“虛假認定”學生,增強資助工作的性。
一直以來,貧困生認定一般采用學生申請、學校評議的模式,但由于建檔立卡家庭的數據由扶貧辦等部門掌握,而這些家庭的學生分布在各個學校中,因此學校無法精確掌握孩子們的家庭情況。
“我們目前在開展的工作,就是利用大數據,通過比對,鎖定建檔立卡家庭學生的就學情況,從而在從幼兒園到大學的整個階段,及時給予他們相應的資助。”李炳銀說。
李炳銀介紹,安徽還將優化資助名額和資金分配機制,向以農林水地礦油核等學科為主的高校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