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孩子較好的老師,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較好的老師是父母。但是有一些家長把孩子送進學校之后,就理所應當的將教育孩子的責任全部推卸到老師的身上,這是一種不正確,不負責的態度,而且對于孩子的成長并沒有什么好處!!!
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家長配合老師是理所應當的,只是這個配合有的在明面上,而有的則在暗中進行,互相之間沒有強迫和上下級領導的關系。這是一種你情我愿的互相體諒和包容的默契組合。
首先,不管是從家長還是教師的角度看,都要先了解孩子的內心和訴求,不要武斷的抹殺孩子的天性和童真。這一點需要細心耐心的觀察以及時間與精力上的付出。作為老師這樣對得起自己的工作崗位,而作為父母則對的其為人父母的責任與義務。
其次,遇到問題要多反思,而不是推諉責任到對方的身上。孩子的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孩子們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在隨著時間推移的過程中,不斷的發生著變化。而這個變化,不是一對父母和老師能夠完全左右和洞悉的。這就需要多對孩子的生活關懷照顧,而不是父母把孩子送到學校之后就萬事大吉,同時老師也不應該把自己的想法完全強加于孩子身上。
再次,孩子的教育是長遠的問題,期間的投入需要根據孩子的性格和環境的變化而發生變化。一方出現不當的行為,都會對孩子的教育產生很大的影響。(我本人這輩子就是遇到的老師不太如意,甚至都是私心作祟導致我一度很長時間對學校產生了反感抵觸情緒,自己的知識面和邏輯思維也是在離開學校開始自我補足之后才得以飛速增長,這就是學校和老師的不作為導致的結果,但是也有自身性格上的缺失。)
較后,孩子的路很漫長,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如何做好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雙重接軌很重要,這不是走馬觀花走過場,而是真打實干的培養一代接班人。一代接班人是否擔的起未來的責任重擔,就在于我們有什么樣的父母和老師。但孩子的心性也同樣起著至關重要的因素,等等
總之,教育的付出,既要以身試教,又要游刃有余給予對方的暢游空間。既要傳授其法,也要為對方制造一個可以頓悟法門的契機。這是智慧凝結與升華的過程,需要用心去衡量教育的過程,俗話說,大道從簡,從善如流,要循序漸進的進行梯次推進的教育方式。但有時候也不得不采取跳躍式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