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中國會把學生的閱讀大部分時候稱為課外閱讀,其實在某種意義上有點放任不管的態度,就是課堂上需要好好學習課堂外你隨便進行你的閱讀,想閱讀什么就閱讀什么,這其實對學生的閱讀能力的增強有好有壞。不過國外對學生的閱讀進行了教學管理模式,就是分級閱讀,簡單來說就是把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書籍的難易程度相匹配,給學生提供符合他們閱讀能力和需求的閱讀內容,這樣會增強學生們的閱讀效率,也會增強學生們的閱讀能力,國內的學??梢詤⒖冀梃b這種模式!
如果要做分級閱讀,那就首先需要教育部門牽頭的統一的且符合兒童語言能力發展規律的分級標準出臺。對于具體一個學校來說,不太可能有人力物力財力進行科學的規劃研究學生語言發展能力(樣本不夠大),也不可能以此做出合理的分級標準并實施。澳大利亞用的是PM閱讀標準,該標準一共三十個等第,一共甄選了1000多本圖文并茂的書。
有了科學準確的分級閱讀標準后,接下來要有實施方案。實施的主體是各個學校,對象是幼兒園到三年級學生。對于每個學生來說,每個人每天回家都有閱讀包,里面裝著教師根據小朋友閱讀水平挑的書,閱讀就是作業之一。我曾做過小學生閱讀相關的研究,很多小朋友的報告都很喜歡讀書,這些書包括科學,歷史,地理等內容,并不認為這是負擔,一年來下可以讀200本左右的書。此外,學校里面其實有閱讀課,小朋友從幼兒園開始就有這種課,去圖書館,會有的老師指導你選合適水平的且你感興趣的書。所以分級閱讀的具體實施應該遵守興趣導向,選擇符合或略出水平的書籍。教室里也有圖書角,課間可以去看書。當然這些圖書也是班主任精心挑選的。
需要注意的是,此處的分級水平是平均水平,一般要求幼兒園8級,一年級18等第,二年級26-28等第,三年級30級,但是我發現很多學生都已經能在二年級到達30級,所以平均水平僅供參考,且在高等第的學生應該多以閱讀理解為主而不是認字閱讀,這個給我們的啟示是:實際操作以學生具體水平為主,當分級閱讀等第較高時應輔助以閱讀理解水平的考察。小朋友也可以在分級閱讀后開始選取自己感興趣的chapter book開始閱讀。
要做分級閱讀,還應該鞏固社會支持,舉辦鼓勵閱讀類活動。圖書館的便利程度就是其中之一,澳大利亞每個社區都有免費圖書館,一卡制,每次可以借100本書或者音像制品。還可以異地借書和還書,辦卡也是免費的。至于活動類,部分學校里面的讀書周很有意思,學生可以扮演自己喜歡的書中人物,也可以參與朗讀比賽,也會有親自閱讀的活動。
以上的情況其實可以在中國借鑒。我們較需要的是科學的漢語閱讀書籍標準和鼓勵閱讀的便民設施。科學的漢語閱讀書籍需要教育部門牽頭,聯合學者和出版社進行書籍的篩選。其實,現在可以在書籍的篩選時加入各種音像制品的選擇。至于圖書館,我們的設施不夠多,一些便利措施可以參考。
較后是較難的實施部分,我們的語文教學中,一邊在識字的同時,一邊輔以量的閱讀會更好,語文作業的形式中應該有閱讀書籍,而不僅僅是學完拼音學寫字。前期是識字為主后期是閱讀理解為主。其實語文教學應該以閱讀,寫作和演講這三個內容設計課程。漢字當然有其學習難度,興趣導向的閱讀有一個好處就是:有些課外閱讀中的字不認識,也會自己查,或者用自己的理解去猜,去意會。這個好處是閱讀過程其實也是識字過程,識字過程不再局限于學校的語文課。而且,閱讀過程也是閱讀習慣的培養,這對于學其他學科都有很大的幫助,比如說數學應用題的理解,比如說簡單自然科學原理的理解與遷移。此外,因為中文的難度,閱讀時間因人而異,慢慢來,別讓閱讀變成作業負擔,這也是在做分級閱讀時要注意的問題。量變引起質變,小朋友每天哪怕多閱讀半小時,一年下來可以多讀幾十本書。
閱讀是一種好的習慣,對學生的學習是有很大幫助的,家長平時也可以以身作則少看手機多看書,這樣對孩子也是一種潛移默化的影響!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