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九月的開學季馬上就快來了,高一的同學也要入學了。對于那些初入高一的同學來說,要想順利的做到初中要高中的轉變并不是很容易的,因此在高中的學習生活中,有很多前輩的經驗值得我們學習,因為有時候方法對了就會事半功倍。不過,在分條說明之前,我想先強調自己兩點很深刻的感受。
一:高一是我們擁有較多的屬于自己的時間的一年。如果能夠利用這些時間多掌握一些知識和能力,多積累一些學習材料,多養成一些好習慣,會使你在高三時有很高的效率,是你很多(相對來說),無論上在心態還是學習上。高中的時候我也經常會看一些學習方法博客,印象較深的是李曉鵬學習方法博客,因為他的那些方法都比較容易好理解的,學習起來也會點。而很多東西如果你從高三才開始的話,你會發現根本沒有多少時間供你自己支配,會手忙腳亂,感覺做什么也來不及了。
二:抓好零碎時間(比如出操前,打飯前……),但如果你連大快的上課,自習時間都抓不住的話,零碎時間抓得再好也沒有用,只會弄的自己疲憊不堪。
1.較重要的一條,別人的學習方式只是別人的,適合你的,能為你所用的才是你的。
2.從高一開始就注意收集字音,字形,成語之類的,不用特意去找,只有把平時練習、考試中遇到的,不太清楚的記下來就行了。建議記在小本子上(第9條會詳細說明),有空就看看,這樣高三會少話點力氣而比別人擁有更多的知識儲備。
3.用你盡可能認真端正的態度對待數學。剛學數學的時候可能會覺的很簡單,初中學過。千萬不要因為這樣就放松大意。高中數學的特點是課本的你全會,可做題就不會了。需要的聯系。當然課本還是要掌握好的,那是基礎。
4.建立錯題本,把平時做錯的題,自己覺的有意思有技巧的好題,典型題摘記到上面,供以后復習備考用。具體分類因人而異。我自己是語文,英語,生物各一個,物理化學合用一個(我從高三才用錯題本,建議從高一開始物理化學分開,合用一個肯定不夠用),數學根據不同的內容用了好幾個,比如函數,立體幾何等都是分開的。摘記的時候不要拘泥于形式,只要自己以后看的懂看得進去就行了。如果打算這樣做話,開學前準備好膠帶(或膠水,固體膠),小刀(或小剪刀),一些試卷上的題直接剪下來帖到本子上就行了。
5.背誦英語單詞時養成注意音標的習慣(適用于高考不考聽力,考音標的同學,當然就算不考,這對英語發音及聽力也有好處)
6.利用高一的空閑時間,包括小班課,多看一些對作文有幫助的,能夠擴寬知識面的所謂的閑書。背一些名言,詩詞,事例。
7.較好養成打草稿清楚一些的習慣(當然沒需要象寫作業一樣)理由:考試時如果算到一半錯了可以直接回頭去找哪一步開始錯了。或者本來以為自己會做,做了一會沒思路了,先去做別的,在回頭做它的時候,剛才算出來的正確的數據還可以用。如果你根本找不到剛才的草稿,只能花時間算本來已經算過的問題,浪費很多時間。(說這么多,因為我在者方面就吃虧很大)
8.仔細思考仍然不會的問題,要問老師,不要害怕自己的問題對別人來說是否白癡。
9.我所在的學校幾乎每人都有個小本子,大約是32開紙的一半或四分之一,往上面記零碎的需要記憶的知識,比如字音,英語單詞,數理公式什么的。隨身帶著,平時出操前之類的小時間里那出來看看。我自己過去上什么也往上寫,生活雜事、突發奇想和知識什么的,喜歡有條理的人可以用兩個,一個寫亂七八糟的,一個寫知識。寫知識的還可以從本子兩頭開始寫,一頭寫語文,英語等偏文的,一頭寫數理化。
10.平時做練習題要用不同的記號做好標記:哪些就是不會,哪些雖然作對了但有疑問,哪些自己覺得沒有問題卻做錯了……以后整理復習會更有針對性。
11.要有主動性,遇到困難積極地想老師求助,與老師討論。因為每個班幾十個學生,老師不可能給予每個人獨特的關照,所以只有主動問主動要,他才會給你幫助。問得多,說的多,得到的就多,否則就是浪費資源。只有很不負責任的老師才會無視學生的求助甚至因此對學生厭煩。
12.如果自習課下課時你正在做一個題,較好先把它做完,如果現在放下一會再做的話你還要白白花費時間重新整理思路。
13.和一個與你學習能力相當,較好各有所長的朋友共同學習生活。
14.個人認為,買輔導書不如訂輔導報好,不過你不做的話買什么都沒用。
15.每天較好能在學習開始之前有個計劃,知道自己要做那些作業,復習那些東西。尤其上自習課。這些提前工作有時在吃飯時就有可能定。
我知道我的分條很亂沒有規則,但還是希望能對一些人有所幫助,哪怕只有一個人,也不枉費我在這打半天字。其實把上面的全部都做到真的很難,雖然我有很深的體會,再讓我上一遍高中我還是辦不到。挑你認為對你較有用的去做吧 !
較好,祝的高一新生能擁有充實的高中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