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據來自上海市教育考試院的消息稱,今年上海市高招本科錄取已經結束,各項指標均表明本市新高考背景下的招錄方案達到預期目標。據悉,今年是上海三年高考綜合改革試點的決戰年,今年涉醫“行情”也猛漲,出現報考人數和錄取分數雙攀升的局面。目前,從已經完成的提前批和本科批錄取情況來看,對基礎教育、高校招生,特別是創新人才培養的啟示意義十分明顯。
越來越多高中生樂于從醫
上海交通大學(分數線,設置)醫學院招辦主任楊云說,該校本科25個臨床八年制本博連讀的較低錄取分數,比全市本科自主招生控分線足足高了65分,達566分,為歷年較高,往年則一般比一本線高50分左右。而且,上海交大醫學院在各地的錄取線,基本上都高出當地一本線的150分以上,在有的省市還高出200分。據悉,這樣的醫學分數大幅上漲的情況,在其他醫學院校同樣存在。
越來越多的高中生樂于從醫,高職院校的護理也同樣受到青睞。上海東海職業技術學院校長項家祥說,近3年來學校護理的招生計劃一再增加,從90人增至今年的300人,報名考生仍相當多,導致護理的錄取分數也多年處于高位。
中高職護理同樣搶手
據衛計委科教司統計,目前醫學人才成為制約衛生與健康事業發展的瓶頸,兒科、精神科、婦產科、病理、老年護理、藥學等不同人才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短缺。我國有319萬執業醫師、助理醫師,本科和本科以上學歷的只占51%,而且大多沒有接受過規范的住院醫師培訓,臨床水平差異較大。從人才隊伍的結構來看,據較新統計,我國全科醫生占醫生隊伍的總數為6.6%,而歐美等發達一般在30%-40%之間。對此,項家祥表示,隨著上海人口的增加,特別是進入老齡化社會,本市的醫院數量在逐年遞增,亟需補充更多的醫護人員。即使是高職畢業生,護理學生,在就業時大多數進的是三甲醫院。一部分高中生熱衷報考護理,是看到這個具有很好的就業前景,工作待遇也相對較好。同樣,在楊云看來,高中畢業生的學醫熱情,主要源于涉醫的潛質及較強的職業成就獲得感。
有意思的是,這波從醫熱居然還影響到了初中畢業生。上海延安初級中學復讀畢業生何蘊琪家住青浦,今年中考她放棄升高中,而是報考了上海健康醫學院附屬衛生學校,學的是五年制中高職貫通護理。她說,將來市區和郊區都會建更多醫院和敬老院,護士崗位肯定缺口很大,所以家長很支持她選這個熱門職業。“等我高職畢業后,還想繼續讀護理本科,畢竟未來的護士也應當有較高的學歷。”何蘊琪有自己的規劃。
不是“學霸”很難完成學業
學醫、從醫的性特別強。市教育考試院院長鄭方賢在總結今年本科招生時說,在新的高考政策下,高校對招生按院校組的重新組織,也有效引導了考生的志愿填報,增強了考生的選擇性。恰是這樣的選擇性,或在程度上推高了涉醫的錄取分數。
不過,也有考生和家長疑惑,既然我國醫護人員不足,而考生的報考熱情也很大,那么為什么不能采用“降分”“擴招”的辦法加快培養步伐呢?對此,業內人士提醒說,這個可能性,在今后幾年的高考中幾乎不可能出現。因為從世界范圍來看,醫學教育都屬于真正的精英教育。如果想成為醫生,基本上都要付出8-10年的時間,這樣的學習要求和知識強度,不是“學霸”的話,幾乎很難完成學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