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在每年的高考招生中,考生和家長對于如何被三個志愿退檔或者是錄取都充滿了疑問。很多家長都有這樣一個問題:為什么孩子上了調檔線,卻沒有被第一志愿錄取呢?實際上,考生的電子檔案在進行投檔后,較終能否被錄取以及被錄取到什么,這其實是有報考志愿高校的錄取規則決定而不是隨機的。
據了解,不同高校的錄取規則主要有三種,即分數優先、優先、級差。四川省教育考試院相關負責人介紹說,“分數優先”是指將進檔考生按高考分數由高到低進行排隊,依次按考生所報志愿確定錄取。如果考生所報第一已滿,順序考慮這個考生所報第二,直至這個考生確定錄取或退檔。位次在前的考生先安排,位次在后的考生后安排。這種模式的特點是保護相對考生,較大限度地滿足考生的志愿。
如果說分數優先顯示了高校對考生成績偏重的話,優先則顯示了高校對考生志愿的重視。“優先”是指在進檔考生中,先按第一志愿分類,由到低分排隊,當人數大于等于該招生計劃數時,則由到低分擇優錄取。若第一志愿少于該計劃數,則從填寫該為第二志愿的未錄取考生中由到低分擇優錄取,以此類推。這種模式有利于高校學科的均衡發展,緩解各院系間生源的不平衡,滿足考生意愿和職業發展需求。但如果考生分數不占優又一味追求“熱門”,被退檔的可能性較大。
“級差”是院校在錄取考生第一志愿和非第一志愿時,各志愿間設有級差,如3分、2分、1分等,級差同時兼顧分數和志愿進行錄取。具體來說,院校先將進檔考生按分數高低排序,然后首先檢索位次排在第一的考生第一志愿,若該考生第一志愿符合要求,則被錄取。接下來再檢索位次排在他后面的考生的志愿,若該考生第一志愿已經滿額,則將其總分減去該校預設的級差,并將其第二志愿視為第一志愿,再以考生減去級差后的分數,參加其第二志愿的位次排序錄取,以此類推。
在此規則下,即使是考生,其分數優勢也可能會隨著每次級差分的扣減而逐漸降低。級差,實際上是將分數與志愿因素進行平衡,客觀上強化了志愿功能,增強了進檔考生的志愿滿足率,即使分數不是很理想,也使得相對低分考生有了讀“熱門”的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