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初二學生的成績決定了中考的成績,這個觀點在大部分學生身上是合理的,畢竟學習是一個逐漸積累和沖刺的過程,沒有積累好直接沖刺增強學習成績的學生是極少數,而且在初中三年,初二之后的學習成績基本上就穩定了,而且初二這一年要是沒有學好,是會直接影響中考的學習效果的,中考本身學習任務比較重,去彌補初二的內容會有些耗時耗力,所以說初二學生的成績是和中考成績有很大關聯的,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一些看法和觀點。
學習是一個持續性過程,基礎是很關鍵的,尤其到了初中階段,知識間的聯系在不斷加強,很多的題目的解答需要運用到多個知識點,如果在之前的學習中存在知識漏洞和薄弱環節,那么在之后的學習中就會遇到很多的問題,欠過的債總是要還的。面臨著中考的壓力,很多的學生到了中考也逐漸意識到了學習的重要性,想要有所提升和沖刺,可是因為之前的基礎太差,導致學習的過程一直是負重前行,雖然很努力,成績卻不見上漲,這都是因為之前所落下的東西太多了。
在中考中,以數學為例,初一的內容會占到20%,初二的內容會占到40%,中考的內容會占到40%,也就是到初二結束的時候,一套中考數學試卷所涉及的60%的內容已經學過了,并且這60%的內容都是比較基礎的內容,只要學生的基礎還行,這60%的知識點和和題型所占的分值很容易得到。中考的難點知識點大部分都是中考的知識點,并且很多的知識點都是以初一、初二的知識點為基礎的,如果初一、初二的知識點沒有掌握好,在中考學習起來的壓力是很大的。雖然在中考的時候學校會組織多輪次復習,但不要抱有太大的希望,時間緊,任務重,如果之前缺的東西太多,復習起來還是一頭懵。
決定學習成績的除了基礎外,還有就是學生的學習狀態,由學習態度、習慣和方法共同決定,尤其是學習態度和習慣是很難轉變的,之前的學習態度和習慣決定了之前的學習狀態,也就決定了學習成績,如果態度和習慣沒有得到大的轉變,又怎能讓成績得到大的沖刺呢?態度和習慣是很難在短時間內得到轉變和提升的,在我們身邊有,但是少數,畢竟沒有多少人能承受得住態度和習慣改變給自己帶來的壓力,不愿意去承受,也也不知道該如何去轉變。
去翻看一個班級的學生的成績和名次,會發現到了初二之后基本上就趨于穩定了,尤其是前面十名和后面十名基本上是沒有多少變化的。之前成績的學生在學習上必然有些過人之處,在他們看來,學習就是一件很得心應手的事情,不用費力就能把學習學好,而那些一直以來成績不理想的學生要想在短時間內得到轉變和提升很難。就好比滾雪球一樣,別人的雪球都已經飛快地滾動起來的,并且越來越大,越來越快,而你的雪球還在原地紋絲不動,能跟別人相比嗎?
當然也有學生在中考的時候成績出現了很大的波動,有在中考完成逆襲的,也有在中考的時候成績一落千丈的,這些是在學習中發生了重大的變故,這些都是無法預料的,也只是少數,對于大部分的學生來說,沒有那么多的意外和變故,從今天的學習狀態和成績就基本上可以看出明天甚至是明年的成績。在中考這一年很難讓一個之前考二三十分的學生能沖刺一百分,尤其是在語文和英語上,重在積累,數學要想得到大的提升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學習較好就是從較開始就能保持比較好的狀態,不要求能有多拔尖,但需要要能跟得上,不要被落得太遠,一旦能進入了學習狀態,學習起來就會顯得得心應手,從容不迫,看起來毫不費力,卻能取得優異成績。但這一切都源自于較開始的努力與付出,的事情要想取得不錯的成績都是需要努力付出的,沒有那么簡答的事情。
大多數學生都不是天才,好好努力學習成績會有增強,想著在較后階段沖刺復習進步肯定也是有限的,能在較后階段逆襲的不是學霸就是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