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過初中歷史的學生們肯定知道元朝是由蒙古族建立的,成吉思汗鐵木真功不可沒,元朝也是我國歷首次由少數民族建立的大一統王朝,所以在元朝時期,很多文化習俗和服飾習慣都是按照蒙古族來的,不過元朝后期政治腐敗、各方矛盾加劇,出現了元末農民起義,歷史98年的元朝衰敗,取而代之的是朱元璋建立的明朝,自明朝建立后,明太祖朱元璋就改掉了很多元留下來的制度和習俗,包括服飾文化,那么明太祖朱元璋是通過什么方面慢慢恢復了“漢服”文化呢?
在明太祖朱元璋恢復“漢服”之前,漢人胡化已經經歷很久了,自唐朝滅亡之后,少數民族的勢力就開始崛起,漢人先后經歷了契丹、女真、蒙古等少數民族的統治,受少數民族的影響已經有四百多年的歷史了。尤其是深受蒙古族推行的政策影響,許多漢人的服飾和發型都開始向他們靠攏,漢人為了能夠當官,甚至還說起了蒙古語,這些蒙古化影響十分嚴重。
所以當朱元璋統一中原地區之后,發現受百姓們蒙古文化的影響很重,很不利于他的統治,怕有些人會盲目崇拜以前的元朝統治,不肯聽從他的命令,反而去支持元朝的統治,而且元朝的黑暗統治帶給他的印象也很深刻,如果想要擺脫這種陰霾,就要徹底革除蒙古族的文化,重新恢復屬于漢人的文化。
那么朱元璋是如何恢復“漢服”文化的呢?
這在在《明太祖實錄》中有著明確的記載。 首先,明太祖下令恢復唐朝時期的衣冠,不允許在他的統治下還穿胡服。因為這樣可以改變至元朝統治以來的習俗,如男人們穿有摺袖子很窄的褲子,上衣是辮線腰褶裝,而女人們上身穿袖窄衣短的衣服,下身穿著裙裳。
而現在漢化方法是百姓們可以戴著四帶巾,可以參雜著各種顏色,但是不能使用黃色和黑色的顏色,要穿盤領衣;女人們可以穿淺色的團衫,衣服的材料可以用纻絲綾羅紬絹;還有官員們要穿圓領的官府,戴上烏紗帽,穿黑色的靴子;而當樂工的人士得戴青色萬字頂巾,系上紅綠帛帶,方便跟平民百姓區分開來。
其次,禁止使用少數民族的語言和文字,一律使用漢語漢字。因為之前的百姓一直有學習少數民族的語言和文化,甚至還使用少數民族的姓氏和姓名,這樣的風氣很是盛行,這讓朱元璋很不滿意,感覺就像拋棄了漢人的文化,所以就下令百姓們要說漢語,寫漢字,重新學習儒家思想,特別是想要當官的人們,就更應該遵守這樣的命令,否則會受到嚴厲的懲罰,還當不了官。
較后,禁止梳少數民族的發型,改用漢人經常使用的發型,這些皇帝會時常更新樣式。以前的官員還有百姓都是梳著辮子留著劉海的,現在的都要梳發束髪。還有百姓的妻子們可以使用銀制的首飾,例如耳環可以鍍金、可以用上金珠,手鐲釵環可以鍍銀。
而且這些制度是可以再增添補充細節的,但這都需要皇帝的同意,并且如果有人違反了這些制度,會受到酷刑,對人實行流放或者閹割這些殘忍手段。就這樣在朱元璋逐步恢復“漢服”的統治下,漢化初次取得了成效,這么多年的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現在開始回到了唐朝的文化了,這樣有利于消除元文化的影響,推動“漢服”的影響力,穩定明朝的統治,也讓百姓有了歸屬感。
看來,能當帝王的都不是一般人,朱元璋為恢復“漢服”文化采取的方式和手段無法評價,但是這件事的目的算是達到了,效果也令人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