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漢市2018屆高三2月調研考試已經結束了,本期,伊頓教育一對一輔導小編將為同學們分享武漢市2018屆高中畢業生二月調研測試語文試卷,供大家參考,其他科目的試題小編也會陸續更新,請同學們持續關注伊頓教育網站!!!
相關分享:參考答案——武漢市2018屆高中畢業生2月調研考試語文試卷
武漢市2018屆高中畢業生二月調研測試各科試題及參考答案匯總!
2018.2.27
本試題卷共10頁,22題。全卷150分。考試用時150分鐘。
★祝考試順利★
1. 答卷前,先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試題卷和答題卡上,并將準考證號條形 碼粘貼在答題卡上的指定位置。
2. 選擇題的作答: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合乎要求的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 答案標號涂黑。寫在試題卷、草稿紙和答題卡上的非答題區域均無效。
3. 非選擇題的作答:用簽字筆直接答在答題卡上對應的答題區域內。寫在試題卷、 草稿紙和答題卡上的非答題區域均無效。
4. 考試結束后,請將本試題卷和答題卡一并上交。
_、現代文閱讀(35分)
(一)論述類文本閱讀(本題共3小題,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 ~3題。
自古代先民從事農業耕作開始,土壤退化和土壤侵蝕便一直困擾著人類社會。盡管 這類危機是人類一手造成的,而且顯然是在人類所能解決的范圍之內,但是公眾、媒體和 政治家們卻似乎并未像對待金融危機、氣候變化或其他社會問題那樣嚴肅地對待土壤危 機。然而,我們對土地和土壤資源的態度,深刻地影響著現代文明的生存與發展。
20世紀90年代,一篇頗有影響力的論文指出,人類活動已經在全球范圍內成為遷移 土壤和巖石的主要動力之一。這完全出人意料,因為地質學家將火山運動和板塊遷 移一-而非人類——視為改變地貌的動力。人類活動通常不被納入地質學視野下以數百 萬年為計的“深度時間”范疇,以及地球自身生成及演化歷史的討論中:在漫長的地質時 間軸上,人類只能被視為剛剛出現。事實證明,人類活動正以驚人的速度重構世界地貌, 在極短的時間內已造成可與地質作用相比擬的影響。
透過地質學的視角來審視農業發展史,便看到一幅人類自食其果的圖景:我們對待土 地的態度,決定了 土地對待我們的方式及其時間緯度。還可以看到避免悲劇再度發生的 可能性:只要人類不再愚昧地重復無限損耗土壤資源的行為,便可以避免古代文明滅亡的 命運。但遺憾的是,當今人類的行為,正是在全球范圍內毫無節制地消耗土壤。
在過去的150年中,每幾十年就有智者敲響土壤退化的警鐘。但是,我們的記憶和注 意力持續的時間都太過短暫。那些盡力扭轉土壤退化局面的努力,都被所謂更重要的事情取代。比如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在南部大平原墾荒種糧,出口歐洲以滿足其糧 食需求;再比如今天,我們培育作為生物燃料原料的作物,以實現作物經濟效益的較大化。
考古學家記錄了全球范圍內土壤流失與古代社會的衰退或滅絕之間的關系。在環境 史學資料中,也常常可以看到“森林砍伐造成土壤侵蝕,并較終導致文明毀滅”的論點。 不過,根據早期對西北太平洋地區進行的地質學探尋,特別是對陡峭林地的土壤侵蝕的研 究來看,如此廣泛而嚴重的土壤流失,不可能僅由林木政伐造成。事實上,只有想方設法 地杜絕植被復生,才有可能造成這種情況。人們不禁開始懷疑,農業活動或許是造成這一 切的真正罪魁禍首。我們面對的謎題是:是否農業活動在造就了文明的興起、發展和蔓延 的同時,也通過更長期的土壤退化及流失過程,播下了引發社會衰落的種子。
如何重新思考傳統農業中的智慧,進而找到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方法呢?我們或許可以從改變對土壤的看法開始:土壤不只是用來種植植物的培養基質,它也是包括人類在內 的動植物所賴以生存和繁榮的生態系統。
1. 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3分)
A. —直困擾著人類社會的土壤退化和土壤侵蝕問題,因為人們沒有嚴肅地對待,一直沒有得到解決。
B. 世界地貌變化的動力一般來自火山運動和板塊遷移,但一種新的觀念認為,人類活動也正在重構世界地貌。
C. 如果人類在全球范圍內繼續毫無節制地消耗土壤,古代文明滅亡的命運悲劇就會 發生。
D. 審視農業發展史,人們迷惑:農業活動造就了文明,也導致了文明的消失,成為真正的罪魁禍首。
2. 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 文章首先提出觀點,然后從多個角度展開論證,較后思考和探求解決問題的辦法。
B. 文章從地質學視角展開論述,得出人類無限損耗土地資源,可能會帶來文明滅亡的命運的結論。
C. 文章列舉出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和今天的事例,旨在揭示土壤危機被許多更重要的事情取代。
D. 考古學家和環境史學家的觀點作為直接的論據運用于文章的論述中,支持本文的觀點。
3. 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 如果人類能夠正確地對待土壤資源,那么,現代文明的生存與發展才會持續。
B. 人類活動通常不被納人地質學視野下,是因為改變地貌的動力在于火山運動和板塊 遷移。
C. 文章立足于考古學家和環境史學的觀點之上,指出人類文明的衰退乃至毀滅的原 因,還在于農業活動無節制地摧毀土壤。
D•土壤是包括人類在內的動植物所賴以生存和繁榮的生態系統,保護人類文明就是 保護土壤。
(二)文學類文本閱讀(本題共3小題,14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4 ~6題。
夜半歌聲
安諒
初春的子夜,依然寒冷砭骨。街頭人車稀落。夜風,舔弄起了一張紙片,它時而半空 中飄舞,時而匍匐在地面上,喘息著,抵抗著風的侵擾。
明人剛為一部作品畫上句號,一時無法入眠,就到街上溜達幾圈,就看見一個佝僂著 腰的老人,裹著老式的圍巾和中山裝,在街上踽踽行走。他走得很慢,像是在尋找或者等 待什么。明人迎面走來,他停了步,弱弱地問了一句:“你見到那個街頭藝人了嗎?”明人 正想著自己的心事,有點恍惚,下意識地搖了搖頭,顧自走了。后面傳來老人的一聲深長 的嘆息。
那一聲嘆息把明人的心神又抓了過去。他站住,回望,老人已轉身蹣跚而去。明人遲 疑著是不是要快步追去,因為他感到了老人不可名狀的失落。
他遲疑著,老人的蒼老的背影漸行漸遠。
忽然,街頭想起了一陣悅耳的聲響。明人定了定神。循聲望去,那盞路燈下,出現了 一個人影。稍頃,一個男人低啞的歌聲,在吉他的伴奏下,在夜晚的街頭飄掠。
與此同時,他瞥見那個蒼老的背影也停滯了腳步,凝然不動,如樹,好一會兒,他才緩 緩轉身,蹣跚著回走。
那邊的歌聲在冷寂的夜晚,顯得蒼涼深幽,甚至有一種悲壯。明人輕步走過去,他想, 此刻街頭賣場的,必是十分困苦落魄的藝人,他從口袋里摸到了 一張十元紙幣,準備賜予 藝人。
卻是一個精壯的中年男人,正閉著眼投入地歌唱。手指在吉他的弦上熟稔地撥弄著。
那位老人在馬路對面又站住了。他仿佛在側耳傾聽,身子骨都在激動的顫栗。
明人走近藝人,掏出紙幣,塞入藝人冰涼的手心。藝人猛地睜開眼,五指伸開,毫不猶 豫地推辭了。明人趨尬間,男子輕聲耳語:“這位老年癡呆了,沒法和我們交流了,每晚,只 有我的歌聲,能喚醒他,讓他早早地回家。”
明人驚訝了。他禁不住又瞥了老人一眼。他看見老人正注視著他們,像街頭的一尊 雕塑。
男子又輕聲說道:“他很孤獨,神情整日暗淡,但只有聽到我唱這首《春夜冷嗎》,他就 像換了 一個人。”#p#副標題#e#
男子繼續說道。
明人的心弦被撥動了,他想告訴他,剛才那老人還在記掛他,他不像是個癡呆者。這 時,老人竟邁著難以想象的矯健的步伐,快步走來。他像一個陽光少年一樣,向藝人,還有 明人道了一聲,你們好呀!
他還老友似的拍了拍藝人的肩膀,說:“你唱得挺棒,彳艮到位,只是個別詞沒唱準。”說 完,他竟亮開嗓子哼唱了起來。
這回,藝人也吃驚了,一時不知說什么好。
老人朗聲笑了 :“你不知道,這是我年輕時所作的較后一首歌,我以為沒人會知道這首 歌,沒想到,這些日子,在街頭天天聽到了你的歌聲……”
“爸爸!”明人忽然聽到一聲呼喚。是藝人!他此時扶住了老人的臂膀說:“爸爸你是 真正的藝術家!我們,回去吧……”
老人的眸子閃亮,他似乎點了點頭,面帶微笑,與藝人相伴而去……
4•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小說開頭以一張紙片的擬人化描寫,烘托并渲染了夜風侵擾的具體場景,表現了初 春子夜的寒冷和孤寂。
B•老人的嘆息透露內心不可名狀的失落,明人的心被那嘆息聲抓住,但遲疑中他錯失了 老人,說明救人當及時。
C. 小說善于運用語言表現人物,如“聽到我唱這首《春夜冷嗎》,他就像換了一個人”,表 明兒子善解、善待父親。
D. 熟悉的旋律、親切的音符能喚醒癡呆老人靈魂深處的記憶,這正印證了歌聲溫暖生 命、藝術點亮人生的道理。
5. 小說以“夜半歌聲”為題有什么作用?請簡要說明。(5分)
6. 小說較后兩段的設計有怎樣的藝術效果?請結合作品進行分析。(6分)
(三)實用類文本閱讀(本題共3小題,12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7 ~9題。
材料一
鹽商是指明中葉至清末500多年間,由陜西、山西、安徽、、江西、湖廣、 等地商幫組成的,以為中心從事淮鹽運營的地域性群體。盆商不僅將其大本 營——打造成為商業繁榮、文化發達、人文薈萃的園林城市,使之達到了經濟與文化 的巔峰,而且推進了準安、鹽城、南通、泰州、儀征、南昌、漢口等淮鹽口岸城市的近代商業 文明;其風雅、奢華、“楊氣”的生活方式使淮揚社會發生了變遷,也對華東與華中地區乃 至的社會風尚、思維方式、生活習俗產生了影響。
據史料,運鹽河(包括通州運鹽河和鹽城串場河、茱萸溝、儀揚河、淮北鹽河等)、大運 河、長江、淮河是鹽商運銷淮鹽的主要水路要道,并利用長江支流漢水、湘江、贛江等, 及淮河支流渦河、潁河、汝河等,以及洪澤湖、巢湖、鄱陽湖、洞庭湖及其相關支流。這些江 河湖泊水道與、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陜西六省境內的口岸城市及鄉鎮連接,形成一 條巨大的鹽商活動線路。
(摘編自《鹽商文化線路》)
材料二
(選自《紅軍長征路線簡筆圖》)
材料三
《文化線路憲章》指出:“無論是陸地上、海上或其它形式的交流線路,只要是有明確 界限,有自己獨特的動態和歷史功能,服務的目標特殊、確定,并且滿足以下條件的線路可 稱為文化線路:(1)需要來自并反映人類的互動,和跨越較長歷史時期的民族、、地區 或大陸間的多維、持續、互惠的貨物、思想、知識和價值觀的交流;(2)需要在時空上促進 涉及的文化間的交流互惠,并反映在其物質和非物質遺產中;(3)需要將相關聯的歷 史關系與文化遺產有機融入一個動態系統中。”
空間特征、時間特征、功能特征構成了交流線路作為文化線路遺產的三項基本指標, 符合這些指標的交通線路就是文化線路,而那些見證和反映了這一文化交流現象的物質 栽體及交通線路本身、價值理念、風俗習慣等構成了文化線路遺產體系的內容。
(摘編自《文化線路憲章》)
材料四
中國作為世界人口較多的發展中,與其他一樣面臨著遺產保護與發展的巨 大挑戰,有時甚至更為尖銳。
全球氣候變暖以及極端天氣的頻繁出現對中國世界遺產造成很大影響。2008年5 月的四川汶川大地震不僅奪去了,很多寶貴的生命,也對世界遺產青城山、都江堰的古建筑 群造成了很大破壞。越來越頻繁的臺風裹挾暴雨,對福建、廣東等地的遺產本體安余構成 巨大威脅。
大規模的城鎮化建設和新農村建設以及舊城改造是我們面臨的又一挑戰。一些不當 的新農村建設破壞了歷史村落的格局、環境和風貌,割裂了人與自然長期互動形成的和諧 關系。城鎮化迅速呑噬城市周邊的文化景觀,大量農村人口的涌入迫使歷史城鎮的街巷 尺度、交通吞吐量、建筑密度及基礎設施因擴容而面目全非,國際社會關注的歷史城市景 觀保護面臨著的壓力;與此同時,歷史村落人去屋空,歷史建筑因缺乏維護而 損毀。
世界遺產地面臨著巨大的旅游壓力。絕大多數遺產地一旦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游 客量就會激增,遺產地面臨的旅游壓力尤其突出。
(摘編自《童明康:中國為世界文化遺產做了什么》)#p#副標題#e#
7. 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 鹽商以為中心,匯集了來自陜西、江西、安徽、、湖廣、等地從事淮 鹽運營的群體,以水路要道運銷淮鹽。
B. 紅軍長征是指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工農紅軍主力從長江南北各蘇區向陜甘根據地的 戰略轉移,先后進行了血戰湘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飛奪瀘定橋等戰役。
C. “文化線路”是有別于“文化遺產”的一個新類型,其定義中包含了自然要素、物質要 素、非物質要素,而空間特征、時間特征、功能特征是其基本指標。
D. 中國具有的文化線路遺產十分豐富,作為世界人口較多的發展中,社會發展與 文化線路遺產保護的矛盾相較于其它更加突出。
8•下列對相關材料的概括和分析,正確的兩項是(5分)
A. “鹽商”與“紅軍長征”兩者作為文化線路,都具有線性分布、有長度的 特點。
艮按照《文化線路憲章》的規定去評估“鹽商”與“紅軍長征”,后者比前者更具有 優勢。
C. 按照《文化線路憲章》的說法,傳統的文化遺產類型如歷史遺址、城鎮、文化景觀、工 業遺產等都可以納人其中。
D. “文化線路”的提出,引發了不可調和的社會發展與文化遺產保護的矛盾,加劇了二 者的沖突。
E. 材料四中列舉的三個方面固然是中國遺產保護與發展面對的挑戰,但是如果引起重 視,這些挑戰是人類智慧可以解決的。
9•請你根據材料三的內容,從“鹽商”和“紅軍長征”中選擇一個對象,簡要陳述其成
為“文化線路”的依據。(4分)
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
(―)文言文閱讀(本題共4小題,19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 ~ 13題。
高楨,遼陽渤海人。五世祖牟翰仕遼,官至太師。楨少好學,嘗業進士。斡魯討高永 昌,已下沈州,永昌懼,偽送款以緩師。是時,禎母在沈州,遂來降,告以永昌降款非誠,斡 魯乃進攻。既破永昌,遂以楨同知東京留守事,授猛安。天會六年,遷尚書左仆射,判廣寧 尹,加太子太傅。在鎮八年,政令清肅,吏畏而人安之。十五年,加冬于冬,,提點河北西 路錢帛事。
天眷初,同簽會寧牧。及熙宗幸燕,兼同知留守,封戴國公,改同知燕京留守。魏王道 濟出守中京,以楨為同判,俄改行臺平章政事,為西京留守,封任國公。是時,奚、霤軍民皆 南徒,謀克別術者因之嘯聚為盜。海陵患之,即以楨為中京留守,命乘驛之官,責以平賊之 期。賊平,封河內郡王。海陵至中京,楨警夜嚴肅。有近侍馮僧家奴李街喜等皆得幸海 陵,嘗夜飲干禁,赪杖之瀕死,由是權貴皆震懾。遷太子太保,行御史大夫,封莒王。策拜 司空,進封代王,太子太保、行御史大夫如故。
楨久在臺,彈劾無所避,每進對,必以區別流品,進善退惡為言,當路者忌之。薦張忠 輔、馬諷為中丞,二人皆險玻深刻,欲令以事中楨。正隆例封冀國楨因固辭曰:“臣為眾 小所嫉,恐不能免,尚可受封爵耶?”海陵知其忠直,慰而遣之。及疾革,書空獨語曰:“某 事未決,某事未奏,死有余恨。”薨,年六十九。海陵悼惜之,遣使致奠,賻贈加等。
楨性方嚴家居無聲伎之奉雖甚暑未嘗解衣緩帶對妻孥危坐終日不一談笑其簡默如此
(節選自《金史•高楨傳》)
10. 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 楨性方/嚴家居/無聲伎之奉/雖甚暑/未嘗解衣緩帶/對妻孥危坐終日/不一談笑/ 其簡默如此/
B. 楨性方/嚴家居/無聲伎之奉/雖甚暑/未嘗解衣緩帶對妻享/危坐終日/不一談笑/ 其簡默如此/
C. 楨性方嚴/家居無聲伎之奉/雖甚暑/未嘗解衣緩帶對妻孥/危坐終日/不一談笑/其 簡默如此/
D. 楨性方嚴/家居無聲伎之奉/雖甚暑/未嘗解衣緩帶/對妻孥危坐終日/不一談笑/ 其簡默如此/#p#副標題#e#
11. 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 太子太師,指太子的老師,后來逐漸成為虛銜。文中指為高楨加銜。
認相傳舜置天下為十二州,設立州牧。“牧”是州的行政長官,文中是“管理”的意思。
C. 臺,即御史臺,是古代的中央監察機構,主要負責糾察、彈劾官員,肅正綱紀。
D. 古代的爵位分為五等,即公侯伯子男。文中的“公”是指當時給高楨的封爵。
12. 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 高楨年少時就喜歡學習。盡管他的第五代祖父在遼國做太師,卻沒有因為可以受 蔭庇而放棄學業,他曾經準備進士考試。
B. 高楨依法辦事,為政清明。他在尚書左仆射、判廣寧尹的八年任期里,能使官吏敬 服,百姓安定,體現了他高的治政能力。
C. 高楨不畏權貴,敢于擔當。他痛打海陵王寵幸的人,檢舉官吏的罪狀無所回避,以致 掌權的人憎恨他,想借機中傷他。
D. 高楨忠于政事,正直嚴肅。他雖然因病免官了,但還惦記著某事還未決定,某事還 未上奏,唯恐死后留有遺憾。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 是時,楨母在沈州,遂來降,告以永昌降款非誠,斡魯乃進攻。
(2) 臣為眾小所嫉,恐不能免,尚可受封爵耶?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11分)
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14 ~ 15題
水龍吟•過浯溪
張孝祥
平生只說浯溪,斜陽喚我歸船系。月華未吐,波光不動,新涼如水。長嘯一聲,山嗚谷 應,柄禽驚起。問元顏®去后,水流花謝,當年事、憑誰記。
須信兩翁不死。駕飛車、時游茲地。漫郎宅里,中興碑下,應留屐齒。酌我清尊,洗公 孤憤,來同一醉。待相將把袂,清都歸路,騎鶴去、三千歲。
【注】:①元顏:元結、顏真卿。元結文,顏真卿字和摩崖石碑被譽為“浯溪三絕”。
14. 下列對這首詞的賞析,不恰當的兩項是(5分)
A. 首句中的“說”通“悅”,奠定了全詞的感情基調,體現作者平生對“浯溪”的喜愛 之情。
B. 詞的第二句寫出了寂靜清冷的景象,第三句以動襯靜,營造出凄冷孤寂的氛圍。
C. 詞中通過對自然景物、歷史陳跡的實寫和“駕飛車”等情形的虛寫,具體表現出作 者“說”之所在。
D. “元顏”之“問”,既有對古人的崇敬與憑吊,又有自己消遣自然,不甘孤寂的寄托。
E. 全詞撫今追古,內容豐富,感情充沛,具有豪放詞的風格特點。
15. 詞中抒情“主人公”感情細膩而豐富,請結合下闕作具體賞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5分)
16. 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⑴李賀《雁門太守行》中“, ”兩句分別從聽覺和視覺兩方面鋪寫陰
寒慘切的戰地氣氛。
(2)荀子在《勸學》的結尾處感嘆道,蚯蚓能上吃泥土,下飲泉水,這都是因為用心專一 的緣故,緊接著從反面說:“。”#p#副標題#e#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17. 下列各句中加點成語的使用,全部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① 從國際上看,能成功從中等收人跨越到高收人的實際上是屈指可數的,中國這么大的經濟體要成功跨越更是的。
② 許多學生能嫻熟地運用術語分析人物形象、思想內容和藝術特色,而對文章所蘊含的情感卻_宇不$,甚至覺得好笑。
③ 當地政府始終堅持正確的脫貧政策,實事求是,既不兮iff f,也不降低標準,確保 貧困人口科學合理有序地退出。
④ 目前,善璉鎮湖筆工坊項目基礎工程已完成,預計今年6月竣工;湖筆小鎮項目建設 正以f豐年唉之勢全速推進。
⑤ 相關部門要加強日常監督檢查,對環境問題要早發現、早查處、早整改,決不能 率寧,嚴防對生態環境造成破壞性損害。
⑥ 大雪學落下,那一片雪花在空中舞動著各種姿勢,或飛翔,或盤旋,或直直地 墜落,鋪落在地上。
A. ①③⑤ B.①®© C. ©③© D. (D®⑤
小編注: 本小題試題有誤。
18. 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句是(3分)
A. 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將較為精細也較為神秘的文物修復工作呈現在觀眾眼 前,重新燃起了人們對中國自古沿襲的匠人精神的熱議和追捧。
B. 創建文明城市,要注重發揮文化的滋養涵育作用,不僅要用人文精神增添城市魅力, 還要憑借建筑風格提升城市品位。
C. 這所百年老校里,古樹掩映下的名人故居與現代教學大樓、圖書館融合的校園環境,營造出學校獨特的育人環境和文化氛圍。
D. 青年朋友們,只要有一顆赤子之心、有一腔報國熱血,把理想抱負熔鑄在腳踏實地 的奮斗中,就能打拼出一方屬于自己的天地。
19. 下列各句中,表達得體的一句是(3分)
A. 身為學子的我們,每逢教師節到來之際,都紛紛按臨學校拜訪恩師。
B. 您是德高望重的泰斗,我要刻苦努力,如愿以償成為您的得意門生。
C. 李教授客氣地對他說:“你惠贈的大作我已收好,回去拜讀。”
D. 因不慎,在學校食堂丟失一把鑰匙,如有拾到者,請迅速奉告本人。
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 密。每處不過15個字。(6分)
我們常有這樣的體會,小時候熟記的古詩文,①。這種扎根在腦海深處的詩詞印 象,正是“童子功”的厲害之處。②,但效果的顯現卻不是立竿見影的,不能指望孩子 一下子就讀懂。③,練就一身古詩文的“童子功”,如此,中華文化方能生生不息,才 能更有底氣。
21. 有一項針對大學生環保觀念的調查,其中一個問題是“對您形成環保觀念起較大影響 作用的是什么”。下圖是調查的統計結果。請根據該圖表回答問題,每小題不過35 字,不得出現數字。
其他1%
(1) 請用簡潔的語言說明圖表所顯示的主要信息。(2分)
(2) 針對這一問題,請圍繞調查目的提一條合理的建議。(3分)
四、寫作(60分)
22•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
江南9月,G20開啟“時間”,習近平重要講話為“包容型世界經濟”勾勒新藍圖, 再次彰顯出中國對外開放的堅強決心。習近平強調,中國對外開放,不是要一家唱獨角 戲,而是要歡迎各方共同參與;不是要謀求勢力范圍,而是要支持各國共同發展;不是要營 造自己的后花園,而是要建設各國共享的百花園。
請你針對上面提到的三個方面的對應關系,從中選擇一個方面,圍繞“包容型”社會 寫一篇文章,談談你的認識和感悟。要求選好角度,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 抄襲;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