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要不要上輔導班,應不應該輔導?輔導大多數情況下是和孩子的相掛鉤。就孩子來說,輔導和自主學習意愿有很大聯系,細分就是學習的目標態度,學習興趣和學習方法。如果輔導班孩子愿意學,老師教的方法也吸收比較快,那么上輔導班有什么問題呢?但有些家長是代替孩子做決定,甚至逼著他去的,如果學得很痛苦,只會影響學習興趣和自信心,反而得不償失。個人覺得輔導班不是的,不應該看表層,要深入冰山的底部來看影響孩子學習動力的深層原因。從個體角度出發看問題,找到癥結,才能做出合理判斷。
① 家長要做好輔助引導鼓勵
輔導不如培養興趣,這個家庭的影響還是很大的,并不是交給老師就完事了。拿數學舉例,很大程度上孩子學習數學的興趣取決于家長的數學教育觀念,家長都不喜歡數學,就不會運用更多生活中的素材和游戲和孩子互動,如何放大孩子的好奇心是家長要考慮的。在生活中學習數學拓展認知,在益智游戲中培養數學思維,寓教于樂,玩中學!讓孩子在學習中找到“樂子”。輔導意味著孩子要學得更深,更廣,也是需要家長的鼓勵的。
② 輔導課程體系要和孩子匹配
輔導不是一鍋端,要和孩子水平匹配的,選擇適合或者稍低于自己水平的班級,比如數學,如果有體系的會讓孩子先學完課內知識,在進行相應的拓展學習,比如學三年級可以從二年級的數學學起,知識都是循序漸進的,數學同類題型有基礎題,進階題,競賽題等,目的是讓孩子學起來些,有興趣,有方法,樂學,好學,善學才能良性循環,切勿好大喜功,適合的才是較好的!其實也很好判斷,孩子是越學越來勁呢?還是越學越不想學呢?